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说明
A.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4-02 09:0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对于“大跃进”,苏联开始热情支持和赞扬,后来逐渐冷静下来。对于人民公社,苏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怀疑的态度,并一直保持沉默。由于担心中国的做法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影响,苏共二十一大间接地对中共提出批评。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苏联反对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苏联不希望斯大林模式弊端再次在中国上演
C.苏联担心中国名为“超英赶美”实为赶超苏联
D.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大大刺激了苏联
同类题2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
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
C.导致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
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
同类题3
1958年1月9日,***签署主席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这一做法( )
A.完善了城市户籍的管理制度
B.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C.加强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D.调动了全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类题4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
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相关知识点
经济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探索与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