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______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______次。
当前题号:1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灭菌通常可以使用_________法。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甲进行过程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推测同学甲用此方法接种时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过程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需要震荡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培养液溶氧量,同时使__________,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从自然界筛选嗜盐菌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____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嗜盐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以
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并在高盐条件下培养。在富集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______。
(3)下面两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该方法在第二次划线及其后划线总是从上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在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的最早的微生物,现今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请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在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时,酵母菌选用102、103、104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细菌一般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纯化的菌株如需短时间保存则将菌种接种到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并置于4℃冰箱保存。
(2)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①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一般固定酶时不采用这种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c处抗生素无效
D.d为对照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研究小组从牛的瘤胃中采集样本,进行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1)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含有_____,因此,配制培养基时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尿素会被分解成________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2)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琼脂,琼脂起_____作用;培养基中添加_____作为指示剂,可使目标菌落的周围产生红色环带。
(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将 1mL 瘤胃样液稀释 10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 49、47 和 45。据此可得出每升瘤胃样液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活菌数为_____,理论上,统计的菌落数往往_______________(低、等、高)于接种的实际活菌数目。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请回答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系列问题。
(1)制备培养基时,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平板划线法使用的接种工具——接种环,涂布平板法使用的接种工具——涂布器,它们在接种完成后都须灼烧灭菌处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要计数样品的活菌数时,须选择菌落数为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以保证结果准确。
(4)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使用的培养基,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同时加入了刚果红,请问从用途的角度分析,该培养基既属于_________,又属于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请据图回答(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_____________,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_________法,从图中看本实验采用的是_______(填“前者”或“后者”)。
(3)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带和有透明带两种菌落,我们筛选的目的菌是______菌落中的细菌,该菌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于_____________。
(4)此实验中,某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下列有关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
B.微生物培养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D.若上述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则培养基上会有多种杂菌菌落出现
当前题号:10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