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菜是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极易积累亚硝酸盐。一些乳酸菌能合成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显著降低亚硝酸盐含量。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为获得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乳酸菌,某研究组以东北传统自然发酵酸菜为材料进行分离。
①在进行乳酸菌分离纯化时,科研人员将酸菜发酵液稀释后涂布在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__________(“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___________(“需氧”或“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周围变色的_________临时保存。
②在进行高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菌株筛选时,将临时保存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含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离心收集上清液,在________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进行反应,筛选反应显色较_____的菌株。
(2)利用筛选得到的菌种进行酸菜腌制,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时的腌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除控制好表中涉及的腌制条件外,还需控制好腌制的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非选择题 | 难度:0.99
山楂果浆黏度大,含有丰富的果胶,科研人员欲获得产果胶酶菌株,并用果胶酶处理山楂鲜果浆来制备山楂果汁等。
(1)欲分离产果胶酶菌株时,首先配制___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该培养基能达到分离目的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加入上述培养液中,振荡培养至培养液变_____________,再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移入新的培养液中培养,重复多次,这一培养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目的是增加产果胶酶菌株的浓度。
(3)若对获得的菌种进行临时保藏,需注意的是菌种容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胶酶是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酶、_____________酶、果胶酯酶。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除了山楂和果胶酶的用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1表示研究人员为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进行的相关实验流程,其中透明圈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消耗特定营养物质形成的。图2、图3是研究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选择蘑菇培养基质作为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这是因为______。
(2)筛选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______,并在配制培养基时加入琼脂作为______。筛选时应选择D/d较大的菌株,因为这一指标值越大说明_________越强。
(3)研究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时,首先将纤维素酶液置于35~65℃的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2h,再取上述温度处理的和未经保温处理的纤维素酶液,在______℃条件下测定纤维素酶的催化速率,计算______。
(4)生产中使用该纤维素酶时,最好将温度控制在40℃左右,原因是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图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固定双歧杆菌并研究固定后双歧杆菌繁殖能力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密封培养  ②固定化 ③密封培养④溶解凝胶珠 ⑤
A.步骤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代谢旺盛的双歧杆菌
B.步骤②需控制凝胶珠在NaCl溶液中的浸泡时间
C.步骤③中应该用等量的游离的双歧杆菌做对照培养
D.步骤⑤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双歧杆菌并计数
当前题号:4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周期性消失与重建的结构有_______(填标号)。结构②是大分子物质的通道,结构④与________有关。生物膜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除甲图中已有的联系外,生物膜之间还可以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2)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增大膜面积的方式是______、丙增大膜面积的方式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3)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I.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已知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有人利用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 0
0.5
0.25
 
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成分与前一步骤的培养基相同只是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__________(在Ⅰ、Ⅱ、Ⅲ中选择)。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某种菌在30℃的环境下,经过6周后会产生2种不同的酶,几乎可将PET塑料完全分解。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塑料垃圾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该菌株的首选样品
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PET塑料粉末,通过菌落特征挑出分解PET塑料的菌落
C.通过涂布平板法可以获得单菌落
D.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温度调至15-18℃
B.在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时,首先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C.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当前题号:7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