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综合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 种群和群落综合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 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干细胞是指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的细胞。
(2) 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进行处理后,分别培养在葡萄糖浓度不同的细胞培养液中,检测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量,发现高浓度葡萄糖组别分泌量更多,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___________ (填“成功”或“失败”)。
(3) 若实验结果发现某些低浓度葡萄糖组别能分泌较多的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另一种激素,则有可能是胚胎干细胞转变成_______________ 细胞。
(1) 干细胞是指具有
(2) 人体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促进葡萄糖转化为
(3) 若实验结果发现某些低浓度葡萄糖组别能分泌较多的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另一种激素,则有可能是胚胎干细胞转变成
正常人空腹时,100 mL血液中含葡萄糖约80~120 mg。甲、乙两人分别口服100g葡萄糖液之后,连续测其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A.甲的肝脏正常,调节血糖浓度的反应较快 |
B.乙的肝脏异常,调节血糖浓度的反应较慢 |
C.甲的肝脏异常,能快速吸收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
D.乙的肝脏正常,能快速调节血糖浓度至正常范围 |
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研究人员利用从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油脂积累有利的共生菌。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温度和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1/25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温度和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1/25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
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 |
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 |
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与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已经接近地球环境容纳量 |
B.人类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和提高死亡率,控制人口增长 |
C.人口动态变化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 |
D.近现代以来人口的过度增长,源自发达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 |
如图是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人口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人口容纳量在不断扩大 |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口容纳量 |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
下列概念与现象(或事件)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
A.迁入率——一周内飞入某区域内的飞蝗占该区域飞蝗总数的60% |
B.竞争——由于百灵的排挤,云雀让出已占据的领域 |
C.物种丰富度——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
D.演替——一座倒塌的寺院儿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
谢灵运《登池上楼》有这样的描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下列关于池塘中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会受无机环境的影响 |
B.研究池塘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C.如果该池塘的水体出现严重水华现象,物种的丰富度会有所增加 |
D.池塘岸边柳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应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