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①将形态和生理特征相似的数十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分别向甲、乙两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和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缓冲液,连续4周;
③取甲、乙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 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这三种细胞与甲、乙两组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
实验结果:
甲、乙两组血清分别与三种细胞结合的结合率(%)见下表。

实验结论:
①ipsc与甲组血清的结合率明显高于乙组血清,说明_____________
② DB7和ipsc分别与甲组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
(2)设计以上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甲组实验中,MEF的实验结果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实验:给甲、乙组小鼠的皮下分别注射DB7,一周后,甲、乙组小鼠的皮下都形成肿瘤。随后,甲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缩小,乙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增大。由此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第(1)问的实验结论②和第(3)问的实验结论,可以获得研究ipsc的潜在应用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实验题 | 难度:0.99
芍药一般为二倍体(2n=10),是我国的传统花卉。在将二倍体芍药与四倍体芍药(4n=20)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过程中,发现其育性较低。为此,科研人员首先对新品种芍药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请回答问题: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经________、漂洗后,滴加________染色1min,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_______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2)花粉母细胞经过________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获得雄配子,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图1)按时间排序为________

(3)新品种芍药的花粉母细胞中具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结合图2分析,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a.图①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染色体断裂后导致某些基因功能丧失
b.图②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
A.图③减Ⅱ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
d.图④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
(4)二倍体芍药与四倍体芍药属于不同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在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中,提出假设是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需要实验验证才能证明其真伪
B.假设必须在实验方案设计完成后提出
C.假设可建立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
D.假设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