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⑴。

家住层城临汉苑⑵,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⑶,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⑷,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释:⑴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的简称,指沙漠。(2)层城:京城。 ⑶“机中”一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4)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出一位征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魂牵梦萦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歌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题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6 11: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长孙冀归,字承业。宣武时,梁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承业诸子骁果,邃颇难之,号曰“铁小儿”。诏河间王元琛总众援之。琛欲决战,承业以雨久,更须持重。琛弗从,遂战,为贼所乘,承业后殿。初,承业既总强兵,久不决战,议者疑有异图。朝庭重遣河间王琛等三都督,外声助承业,内实防之。会鲜于修礼反于中山,以承业为大都督北讨。寻诏承业解行台,遣河间王琛为大都督。承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且临机夺帅,非策所长。书奏,不纳。寻正平蜀反,承业讨蜀,频战有功,复本爵。未几,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复以承业讨之。承业时背疽未愈。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时子彦亦患脚痹,扶杖入辞。尚书仆射元顺顾相谓曰:“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莫有对者。时薛凤贤、薛修义聚河东,据盐池,攻围蒲坂,东西连结以应宝夤。时有诏废盐池税,承业上表曰:“盐池天资贿货,密迩京畿,唯须宝而护之,均赡以理。今四境多虞,府藏罄竭。常调之绢,不复可收。昔高祖升平之年,无所乏少,犹创置盐官而加典护。臣辄符司监将尉,还率所部,依常收税,更听后敕。”孝武初,转太傅,录尚书事。以定策功,更封开国子。承业表请回授其姨兄廷尉卿元洪超次子恽。初,承业生而母亡,为洪超母所抚养,是以求让。许之。大统元年,薨,赠假黄钺,谥曰文宣。

(摘自《北史·长孙冀归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B.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C.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D.太后劳之曰/卿疹源如此/朕欲相停更无可/寄如何/承业答曰/死而后已/敢不自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一种复姓,复姓的有很多,有得名于官职的,也有取自职业的。
B.都督,古代武官名,最初指军队中的监察官,后来演变为统率军队的长官。
C.郡,古行政区域名,秦以前,所辖范围比县小,秦以后,所辖范围比县大。
D.京畿,指一国都城周围的地方,周代时称“王畿”,汉魏时才改称“京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承业稳重谨慎,招致猜忌怀疑。虽然统领着众多兵马,承业却没有贸然决战,这样的举动招致众人猜疑,朝廷专门派遣官员来监督防范他。
B.长孙承业勇武善战,偕子出征平叛。承业与他的几个儿子都骁勇善战,萧宝夤反叛后,他和儿子子彦不顾病痛疾患,毅然出征平叛,忠心显著。
C.长孙承业心怀国事,劝留盐税制度。得知朝廷要废除盐池税收一事后,承业上奏,认为盐池是上天资助朝廷的财货,应该珍视并保留征收制度。
D.长孙承业知恩图报,主动辞让功名。幼年凶母亲去世,被姨表哥哥元洪超之母养大,承业一直铭记恩德,后来将本属于自己的功名让给了元洪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承业遣子子裕奉表,称与琛俱当国难,琛败臣全,遂生私隙。
(2)吾等备为大臣,各居宠位,危难之日,病者先行,无乃不可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长匡谏

《大唐新语》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遂笑而释之。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长对曰:“陛下畋猎,薄废万机,不满十旬,未有大乐。”高祖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乎?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受命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避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高祖优容之。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弘益。

(简注)①苏长:即苏世长。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故又名苏长。②行台仆射:中央派驻地方的长官。③诡疑:佯装不知而故意发问。④倾宫鹿台:意指宫殿巍峨华贵,雕饰奢侈。倾宫,巍峨的宫殿,望之似欲倾坠,故称。鹿台,古台名,殷纣王储藏珠玉钱财的地方,此喻指官殿的华贵奢侈。⑤武功:地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⑥数:天命命运。

 
(阅读指要)

唐朝开国之初,摒除隋代奢侈淫糜、耽于逸乐的腐败风气,拨乱反正,是统治者的当务之急。苏长充分利用他与高祖的老交情,机巧善辨,对高祖频加规劝,既达到了为帝王树德、稳定江山社稷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恤了黎民百姓,因此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我们在佩服苏长胆识的同时,还应看到高祖的明智。正因为有高祖的“每优容之”,才有苏长匡谏的佳话。可见,在封建帝王时代,“明君”是何等重要。本文重在记述苏长的匡谏,文笔简练,要言不烦。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忿同猎之徒(__________) (2)高祖与之有(___________)
(3)高祖变,既而笑曰(__________) (4)高祖优容之(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指出词性,简释词义。
(1)后从猎于高陵,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词性: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不知此殿吾所造?
词性: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代词“之”指代的内容。
(1)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万夫敛手。“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与有旧,遂笑而释之。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每优容。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均为省略句,括号内系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从(苏长)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B.尝侍宴(于)披香殿,酒酣,奏曰。
C.(苏长)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弘益。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乎?
(2)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