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得张正字诗
(宋)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五年,此年六月,作者因与宰相赵鼎议事不和,引疾辞官,过着闲散生活。张正字,名嵲,绍兴五年,经陈与义荐举任秘书省正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自己闲居的境况,蕴含有伤老之情、门可罗雀之意,格调低沉。
B.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闲居,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的忧愁相同。
C.颈联写景,写诗人所见寺塔孤立、风生鸦飞之景,一静一动,互相映衬。
D.颈联语调悲凉,与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沉郁风格相似。
【小题2】“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4 06:4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 玉 案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②裛(yì):沾湿。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B.“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即意象组合)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C.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
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小题2】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眼儿媚
范成大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①。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毂纹②愁。溶溶泄泄③,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注释】①扶头:“扶头酒”的简称,指易醉之酒。②毂纹:皱纹。多用以比喻水有波纹。③溶溶泄泄(yì),春水荡漾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景抓住了特征:“日脚”,穿过云缝斜射到地面的日光;“紫烟”,烟霞映日成紫色;“酣酣”,写其色调之深。
B.“妍暖”句变换角度,写出了诗人旅途之苦。破旧的裘衣,正体现出诗人的困乏、惆怅。“破”有常字奇用、直意曲说之妙。
C.“困人天色”三句中,暖熏熏的天色和香腻腻的花气,令人喝酒般既感困倦,又感陶醉,于正午时分酣然入梦。
D.词中巧妙地把“卧舆中困甚”之“困”与阳春气候联系在一起,使人如临其境,可谓是“字字软温,着其气息即醉”。
E. 此词通过春景描绘,抒写人物内心感受。全词构思新巧,用笔轻灵,发语深透,而又着力体现浓重的春思旅愁。
【小题2】《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曾评下片“借东风皱水,极力泄出春慵,笔力深透,可谓入木三分”,请结合诗句分析下片是如何写“春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