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托无限深情。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小题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0 08: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铁头
(清)清凉道人
吾邑(嘉兴)新市镇西庙前,有冯允昌者,以卖腐为业。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偶与西庙道士忤,冯于五更磨腐时,潜挟庙前二石狮,置诸庙门之外,明日,道士见而异之,雇人舁置原所。不数日,冯又如之。如是者五六次,道士费舁之值不赀,而心疑焉,夜潜卧于庙门之内,以觇其异。一日五更,闻冯店开门声,见其挟狮而来,始悟由于前次开罪之故,遂启户出,向冯谢罪恳求。冯大笑,复以狮安于原所而罢。
其邻有与昵者,谓之日:“子头诚有力,倘以石击之,恐亦不能当也。”冯拾一石,大如碗,掷于空中,而以头承之,嘣然有声,石迸去而头不伤。人大骇,遂以铁头著名。
一日,冯偶泼水于街,适陕西贩皮客张姓者过,误溅其衣,张微詈之,冯恶声相应而出,挥之以拳。张不与较,冯自后趋至,以头撞之,张不回顾,而微侧其身,冯头适入于肋间,为其所挟,竭力摇拔不可脱。张笑曰:“吾知汝为冯铁头,然果是铁否?吾当试之。”于是骈两指就肋间擦之,冯若以利刃刊其头骨者,痛不可忍,不觉失声而号。张曰:“若然,则非铁头矣,且放汝去。再加纯钢铸炼,吾当复来与较也。”遂释之,缓步而去。冯之头红肿者旬余,于是深自敛抑,顿改故态,不敢滥用其头矣。
(选自《听雨轩笔记》,有删改)
注:①清凉道人,姓徐,号清凉道人,清乾隆年间人,生平事迹不详。
②舁(yù):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一乡   凌:压倒B.罪恳求   谢:道歉
C.自后至   趋:通“促”,催促D.张不回   顾:回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道士见异之 ②伏尸
B.①潜卧庙门之内 ②燕王拜送
C.①而头承之   ②使使闻大王
D.①若,则非铁头矣 ②沛公默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B.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C.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D.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于五更磨腐时,潜挟庙前二石狮,置诸庙门之外。 
(2)子头诚有力,倘以石击之,恐亦不能当也。
【小题5】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冯允昌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清郑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  延:聘请
B.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  薄:迫近
C.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  察:明白
D.或仅守厥家   厥:他的,他们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既不能自课子弟    秦贪,负
B.而已之子弟不与    犹且从师而问
C.不失温饱,目不识丁 吾尝跂望矣
D.训吾子弟不逮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

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

(《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先生不事生产 雅:非常
B.尤称之曰   亟:多次
C.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 属:接连、连续
D.居平病     善:多
【小题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
B.王武以画得誉,但并不以画攀附权贵,保持了高洁的品行。
C.王武晚年自号“忘庵”,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
D.文章叙议结合,选择了王武的典型言行,生动塑造了一个操守高尚的人物形象。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
②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
【小题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文

赠孙秋士序(清)

梅曾亮

为名公子贵介弟,而无官于朝,无迹于场屋。斗室中课六七童子,十馀年主者不易姓,往来不过一二士。诗一卷,纸墨暗昧,读者卷舌滞口而不可舍去。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居近正阳门,不二三里,目不见朝报一字,不知何者为今日时事、达官要人。盖古之山林枯槁之士,无过于孙先生者,而今于京师中遇之,亦异矣。

韩昌黎言居京师八九年,不知当时何能自处。夫士至京师不可居,困矣。然困有至非京师无可居如先生者,为愈奇耳。吾观东方曼倩及扬子云,皆非嗜禄利者,其居长安中甚落拓矣,亦卒不舍去。岂古今人之遇或同与?二子在当时,虽其遭遇若此,后之好事者或传其书,写放其貌,忻慕笑抃,而欲从游,则以吾所言如先生其人者,后人好事者见之,有不欲传其书,写放其貌,而欲从之游者乎?有不忻慕笑抃,而忘其为落拓于当世者乎?

太史公班固书,屡言长安诸公贵人,皆不出其名氏,以其人日异月新,不胜识也。然而有名氏如二子者,落拓亦何负于人哉!曾亮交先生十馀年,今先生年六十矣,乃述其行之似古人者以为寿,以见寿莫寿于使后世知我为古人也。

 注释①贵介弟:高贵子弟。介弟,对别人兄弟的敬称。②场屋:科举考场。③主者:东家。④朝报:古代官报,刊载诏令、任免、奏章等。⑤东方曼倩及扬子云:东方朔,字曼倩;扬雄,字子云。皆西汉文学家。⑥写放:摹画。放,通“仿”。⑦忻慕笑抃(biàn):钦佩羡慕而欢欣鼓舞。

【小题1】“秋士”是古代文化中特有的名称,高中课文《 》对此有所论及。
【小题2】第二段举韩愈、东方朔、扬雄为例的作用是:
【小题3】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先生作诗一卷,纸张陈旧,墨色暗淡,常使读它的人辨识不清又不忍放下。
B.孙先生经常穿戴破旧的衣帽,独自行走于集市,除了残破古籍外什么也不买。
C.东方朔和扬雄都不是贪图利禄的人,他们居于京师宁可穷困落拓也不肯离去。
D.班同《汉书》多不提京城达官贵人名氏,却留有落拓者如东方朔、扬雄之名。
【小题4】从文来看,作者写这篇赠序是为了
【小题5】文中孙先生是一位让作者感到“异”、“奇”的隐士。请联系全文,评析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