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②绁:捆綁,束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小题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和“感时花溅泪”一样,同是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针对吐蕃的觊觎,义正辞严,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全诗即景抒怀,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同样是登高临远,杜甫的这首诗与他的《登高》抒发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籍

艅艎何泛泛,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长年悲倦游。

(注释)①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②艅艎:舟名。③逾:同“愈”,更加。④长年悲倦游:长年悲伤于做官生
(1)颔联是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好,请简析
(2)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在战乱时期要跟和平时期一样,即使居穷困之境仍要注重道德修养。
B.颔联以干戈不断与常修礼乐作对比,表达了对弟侄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同情。
C.绿竹影摇映书案,泉声淙淙入砚池,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书堂清雅的环境。
D.本诗语言通俗浅近,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刻画出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小题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思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备,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不是单纯的描写雨中景物,而是写动物、植物以及诗人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雨的喜爱。
B.本诗首联即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潇潇”,小雨貌:“稳”,稳当,稳步。
C.颔联不写雨,写秋天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了,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
D.颈联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觉。“一凉”“恩到骨”,写出了滴落在身上的秋雨带给诗人的冰凉透骨。
【小题2】这首诗隐含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小题2】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②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请概括两首诗中“我”的形象。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小题2】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前浦,波澜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小题1】本诗属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_,有首联、颔联、_________、尾联组成。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湘”、“九派”极言荆楚大地河流纵横、水势浩淼,为“汉江”勾勒出雄浑壮阔的背景。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间。
C.全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大气磅礴、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D.诗中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喜爱,流露出遁世隐逸的消极情绪。
【小题3】简析第3联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陈州二首(其二)

苏辙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注:本诗为作者被貶陈州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闲居已久的情况下赴陈州任职,对于此行能否遂心,他有点拿不准。
B.颔联写上级容许自己庸碌无为,自己很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
C.颈联写诗人与书为伴,日久成癖,漫步湖边,赏景散心,消解忧愁。
D.这首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述写景,文笔质朴,平淡中别有意味。
【小题2】阅读本诗,结合文言文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尾联中作者的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