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小题1】下列对《登快阁》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了作者公务之暇登快阁眺望。 “痴儿”是作者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及赏晚晴两重意思。 |
B.颔联描写出自己登快阁后的所见。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江”和“月”等景物,气象阔远,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
C.尾联不说自己“想弃官归隐”,而是用了“归船”、“长笛”、“白鸥”等词语,这是将“想弃官归隐”这种抽象的思想感情用形象的东西表达出来,增加了诗歌的形象之美。 |
D.诗人在结尾处为排遣烦忧的“归船”、“白鸥”之想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 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___诗。【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归客” 三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
B.“片云”二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委婉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
C.“落日”与“秋风”相对,喻示诗人人到暮年,又逢深秋,无限心灰意冷。 |
D.最后两句运用韩非子“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像老马一样还是有用的。 |
曲江二首①(其一)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
细推物理④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①曲江:长安城南游赏胜地。作此诗时杜甫因屡次进谏,被皇帝疏远冷落。②巢翡翠:指楼堂废弃,引来翡翠鸟作窝。 ③卧麒麟:指墓前麒麟状石雕因荒废而倒卧。 ④物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借“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极言春意盎然之景。 |
B.颔联中“莫厌”是指诗人提振情绪,抓住时机赏花饮酒。 |
C.颈联中诗人笔锋一转,以“巢”“卧”来折射人事的变迁。 |
D.尾联中用“何用浮荣”,暗示出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慨叹。 |
E.全诗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小题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B.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陂:池。
【小题1】这首诗从体裁角度看,属于______诗;从题材角度看,属于____诗,实际上是________(手法),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主旨)。【小题2】下列诗句所咏的花和本诗所咏的北陂杏花的(最后两句)品格相似的一项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B.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D.过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①
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②,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注]①唐徳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离开长安赴任,经洛阳,舟行洛水到巩县入黄河东下。这诗便是由洛水入黄河之际的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任洛阳县丞时的僚友。②伊岸:伊水畔。【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由广处入景,写伊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开阔,与黄河相通。 |
B.颔联从细微处渲景,诗人的视角不断变化,远处的寒树,近处的乱流,由远及近,而且化动为静。 |
C.颈联诗人由眼前清廓景象想起了伊水边的破败孤村,而抬眼所见的南飞孤雁则恰似诗人自己。 |
D.本诗描写了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即景抒怀,所抒之情与前面的描写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
曲江二首(其一)①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③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释)①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代著名游览胜地。②翡翠:翠鸟。③物理:事物的道理。【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初春景象,先是一片春花飞落,然后是万万千千飞花,愁情被引爆。 |
B.颔联继续描写春花飘落,诗人愁情递增,就如同借酒浇愁,反而更添愁苦。 |
C.颈联写曲江景象,翠鸟在原来人住的小堂上筑巢,石麒麟倒卧在坟墓之旁。 |
D.这首律诗描写诗人在曲江池畔观落花、赏春景,由此引发感慨,自然真切。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
萤火
赵执信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注释①“质”即“体”。②幽人:幽居之人,隐士,这里指清寒读书人。③落空阔,指飘飞在广阔的夜空。星芒,指闪烁的星星。
【小题1】这首诗就题材而言属于_________诗。【小题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拟人化手法描写了萤火虫在风雨中穿户过墙的情形。 |
B.颔联中“草成质”运用古人“腐草为萤"的说法,表明萤火虫的身世。 |
C.颈联用了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表明它愿意为读书人而处囊照明。 |
D.这是一首描写萤火虫的诗,多角度表现萤火虫的形象,语言不事雕琢。 |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由此产生深沉激烈的情感。 |
B.颔联从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 |
C.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心理变化。 |
D.尾联笔锋陡转,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