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小题1】赏析第一首诗中的画线句。
【小题2】唐诗的“莺边日暖如人语”和苏诗的“西崦人家应最乐”两句诗中都写到“人”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小题2】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用在这里确是“奇险”,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
B.《望岳》颈联写景细致,心胸因为山中云气而荡漾,看的目不转睛,直到时已薄暮。 |
C.《登高》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
D.《登高》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诗人将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为自己一生艰难坎坷,命运不顺这个根源。 |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
B.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
C.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
D.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
望海楼①米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小题1】本诗颔联句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拓展了
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小题2】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 B.片片帆影,侧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
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
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
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
三登乐
范成大①
路转横塘②,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③,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④未老。
(注释)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②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③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④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 |
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 |
C.“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 |
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 |
阴雨①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张,又喜卧北窗下。【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
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
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而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这首诗做于846年李商隐闲居之时,当时因陷于党争,李商隐境况很不如意。【小题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诗。
【小题2】下面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首联写客散园寂,人去楼空,落花也似因孤独“乱飞”。 |
B.颔联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着笔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
C.颈联“眼穿”句写诗人望眼欲穿而花枝仍然渐渐稀疏。 |
D.尾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怜花惜花的一片“芳心”。 |
(甲)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乙)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⑴惆怅:伤感,愁闷,失意。阶:台阶。⑵残:凋谢。⑶明朝:明天。⑷衰:枯萎,凋谢。红:指牡丹花。把火:手持火把。【小题1】苏轼,字___ ;白居易,号_____。
【小题2】对甲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袅袅”写出微风吹拂的动态,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
B.甲诗以花喻人,兼用移情手法,写出了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 |
C.乙诗“惆怅”造成牡丹花似乎衰败的错觉,将人引入惜花的气氛之中。 |
D.乙诗“衰红”、“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牡丹花的衰败。(应为借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