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甲)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乙)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⑴惆怅:伤感,愁闷,失意。阶:台阶。⑵残:凋谢。⑶明朝:明天。⑷衰:枯萎,凋谢。红:指牡丹花。把火:手持火把。
【小题1】苏轼,字___ ;白居易,号_____。
【小题2】对甲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的“袅袅”写出微风吹拂的动态,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B.甲诗以花喻人,兼用移情手法,写出了海棠花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
C.乙诗“惆怅”造成牡丹花似乎衰败的错觉,将人引入惜花的气氛之中。
D.乙诗“衰红”、“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牡丹花的衰败。(应为借代)
【小题3】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18 11:4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微之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是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项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暖寒饥饱,此一泰也。江州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大抵若是,不能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坐或睡。又阐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取材于向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元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之我也,其若是乎! 于:对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记。  殚:尽
D.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坐或睡  或:有的
【小题2】根据文章意思,在第二段横线上填入一首元稹的诗,最适合的是
A.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C.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D.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小题3】简要概括文章第三段中“一泰”、“二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一泰
二泰
三泰
 
 
山水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