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唐·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②莳:种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
B.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
C.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
D.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②瑟,常闻帝子灵。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他们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古山名,出产乐器。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弹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灵的哀怨。 |
C.“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飘过浩渺的洞庭湖。 |
D.诗歌描摹的湘灵鼓瑟弹奏的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杜甫,被世人尊称为____________。【小题2】从情与景的关系鉴赏本诗。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③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④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斗柄,北斗星。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④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小题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
B.颈联“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
C.尾联写出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诗人对眼前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感到困苦,对朝廷逼民为盗的行为进行了质问。 |
D.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全诗思想感情沉郁,境界开阔,情感悲壮,颇有杜甫的气骨。 |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注)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
B.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
C.“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
羽林郎
(汉)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小题1】“乐府”一词最初的含义是 。【小题2】初中所学的《木兰诗》和本学期所学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称为“ ”。
【小题3】“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运用________ 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为下文________________张本。
【小题4】最后八句中可以看出胡姬是一位 、 的女子。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
次韵孔宪蓬莱阁(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愈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2) ,杭州东向亦楼台(3)。
(注释)(1)次韵,和人的诗并依原诗用韵的次序。诗人的赵姓友人登蓬莱阁时,有诗赠赵抃,此诗为赵抃所作的和诗。孔宪:一说指孔宗翰,一说指孔延之。宪:官名的简称。蓬莱阁: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在山东省蓬莱市北丹崖山上。(2)望海:此处实指望钱塘江潮。(3)楼台:指望海楼。【小题1】“山巅危构傍蓬莱”是倒装语序,这句诗的正常语序是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快哉”表现了水阁临风的快感,为全诗奠定基调。 |
B.“两潮来”描写了晨昏两次起潮时大海的动荡不息。 |
C.“愈觉”直接抒情,表达诗人临海观潮的心境感受。 |
D.“忆我”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忆”字引人回味。 |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小题1】杜甫,自号_________
【小题2】以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质朴畅达,体现了诗人一贯的风格。 |
B.前四句自然天成,深入浅出,清新优美。 |
C.颈联写出诗人怡然自足之情,别具韵致。 |
D.本诗情景交融,优游愉悦之情实在难得。 |
咏贫士(其一)
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小题1】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 )A.近体诗 | B.古体诗 | C.律诗 | D.绝句 |
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