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中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露了诗人客居异乡的心绪,“日暖南山石”属于虚写,诗人想象家乡的暖日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B.颔联“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
C.颈联中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发情感蓄势。
D.颔联“平原客”和尾联“屡弹铗”运用典故,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诗人的际遇相联系,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小题2】杜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家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两者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王令:诗人短暂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②蜺:古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③却:此处指“返回”。④去:作“来”讲。⑤浑:简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面色似冰,俊伟慷慨的自我形象,显示出一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气。
B.颈联“过人声”不应理解为比常人美妙的声音,而是说诗人有过人才学,过人抱负、过人识见。
C.“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抒情手法上委婉含蓄,用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
D.诗人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无奇,猛吐复自吮。”颈联的“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力量。是诗人兴酣落笔情状的自我写照。
【小题2】诗题为“感愤”,与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陆游的《书愤》在抒法的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侵晓即拂晓,天色渐明之时。
【小题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是怎样传达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忆音

陆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①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
B.“夜栖”和“昼上”,概括了全天的活动,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颈联“逡巡”描写出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2)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诗尾联“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与辛弃疾的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②谁比数:没人关心。③衡门:贫者所居。④仇氏《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布衣”一词反映了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B.“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
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
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小题2】《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一场及时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喜的心情。
B.第一句的“转”字,由骄阳之日变成了大雨,将诗人从梦中惊醒,突出了雨来势之急。
C.“屋漏床床湿”一句,突出雨势之大,化用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且两诗在情怀志趣上有相似之处。
D.“田间望岁心”一句中的“望”字,表明作者一直以来企盼天降甘霖的急切心情。
(2)赏析颈联。
(3)后人评此诗“以‘喜’贯穿,不以‘小我’为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

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小题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杖纱巾”是隐者的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B.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C.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D.尾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小题2】诗歌题目中有“书情”二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初秋,当时诗人正罢任留都,等候授取。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接连十天的风雨,送走了炎热的夏天;以“潇潇”形容,隐带风在内,因而驱走酷暑就成为必然。
B.颔联扣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雨中的景物——将要南飞的燕子和经雨凋落的梧桐,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幽闲静之情。
C.颈联写雨带来的阵阵凉意使诗人感恩不尽,也让诗人不禁想到自己家徒四壁,万事都与自己的心思意愿相违背。
D.尾联宕开去说,含蓄地表达了在繁华浩穰的京城之中,诗人感到只有自己是孤独的,在西风吹拂下,无限伤心。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