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离 亭 燕

张 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①冷光相射。蓼屿②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③。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②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③低亚:低垂。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词篇从近景写起,词人以独有的眼光审视眼前风物,风景如画,别有一番萧瑟韵味。
B.上片第三、四句写雨后晴空万里,江波潋滟,天水相连,浑然一色,望不到水的尽头。
C.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下片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描写,抒发了亡国之痛。
D.下片第一、二句写船帆高挂、酒旗低垂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盛衰亡之事的感叹。
E.最后两句写词人倚在高楼栏杆上,看着冬日的太阳默默地西沉,更增加其惆怅之情。
【小题2】“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这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8-03 08:43: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歌阅读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 “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歌。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
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①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注】①禁旅:禁军,皇帝的亲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在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去世,也称“丁内艰”;遭逢父亲去世则称“丁父忧”“丁外艰”等。
C.“天子”,是臣下对皇帝的敬称,古人认为君主是秉承天意的,故称天子。此外还可以用“陛下”“皇上”“万岁”等称呼。
D.“星变”,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见解深刻,虑事周详。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其目的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要能城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大火烧及全城,天子宗庙因为缺少防范被损,宰相府却因早有防范得以保全。蒋重珍从中看到了宰相对宗庙的忽视和对权势的看重。
C.蒋重珍心思缜密,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故为此而进言;他还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全部的忠诚,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贸然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感情用事,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3)又论禁旅①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