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

[金]元好问

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谩说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

(注)①这是1239年秋作者在离开济源返回故乡(太原)途中所作。当时金朝已灭亡5年。②坯户:指昆虫所封塞的巢穴。③皎日: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词。④覆盆:覆置的盆。比喻社会黑暗或沉冤难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写自己九死一生,后一句如实记录了战后的荒凉景象,街巷萧条,景中含情。
B.颔联“谩说”即“休说”,“何曾”即“不曾”,意谓“坯户”未听春雷,“覆盆”未见日光。
C.后两联借景抒情,诗人想到了济源的人民,想到了家乡和世事的变迁,不禁感慨万端。
D.首尾两联用语通俗,中间两联虽借用典故,但并不艰涩难懂,整首诗语言雅致通畅。
【小题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7 09:4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除夜二首(其一)

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山)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②殊方:异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爆竹残更”“朔吹翻江”等词语,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其中“翻”字一语双关,既描写了江面的波卷浪涌,又写出作者此时此景之下的心绪难平。
B.诗歌颔联写作者揽镜自照,鬓发已经变白,不由得怪它“多事”,言外是慨叹自己避兵转徙,艰苦备尝,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言外是慨叹客居岑寂。
C.诗歌前两联作者由室外的爆竹声和江水声转到写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一个“意”字领起下文,包含了亡国南渡的感伤无奈及漂泊异乡暂得欢愉的慰藉之情。
D.本诗感时抚事,不用华丽词藻,不用典故,语自浅近而不平淡,构词讲究而不生涩,娓娓动听地表达出作者深层的蕴藉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前味醇厚。
【小题2】纪昀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即尾联写得有神的情致。你认为尾联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致?又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