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小题1】(小题1)分析上面选段内容,说说孔子的治国的基本思想。(3分)

【小题2】(小题2)孔子还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请结合上面的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论语》片段,回答问题。 (5分)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小题1】“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2分)
【小题2】从上述文字看,“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作简析。(3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小题1】“谨而信”的“谨”字, 从“言”,杨伯峻注云: “‘寡言’叫做谨。” 请结合杨伯峻的注释,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孔子如何看待“言”与“仁”的关系?(2分)

【小题2】你是否赞同孔子对“雍”的辩解?请说明理由。(3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论语》选段,回答问题(3分)
①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
结合以上文段,从“言”与“行”关系的角度,解说一下孔子为什么会认为“巧言令色,鲜仁矣。”(《论语·学而》)。(3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以下选段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两种重要思想(原则)?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答: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强调要举一反三,说明他重视启发教育。
B.“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鲤接受“庭训”,说明母亲育我辛劳,要施行孝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主张推恩,这有助于实现人和。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礼而行。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①;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颡(sāng):额头。
【小题1】孟子在这段话中围绕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3分)
【小题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这一观点的理解。(9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释】(1)陈亢:即陈子禽。(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小题1】下列是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教学方法上孔子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B.在教学内容上孔子重视师教与礼教,不但教学生文化知识,还教学生立身处世。
C.孔子认为,不学诗,就不懂怎么说话;不学礼,就无法独立生活。
D.本章还说明了孔子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自己的孩子。
【小题2】陈亢说自己“问一得三”,这“三”指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3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小题1】(小题1)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一个什么问题?(2分)

【小题2】(小题2)这两句话是否矛盾?如何正确看待两个人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