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话,简述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答:
当前题号:1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以下选段中划线处的两种说法,其本质上相通,但又有所区别。请问: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答: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孔子对从政的基本态度是:政治清明时,应积极贡献心力;若执政者失道,则暂时退出权力结构。下列《论语》文句,表现这种态度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D.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4分)
材料一子曰:“有教无类。”
材料二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既然认为“有教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几类来进行教育?请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4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小题1】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4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问题。
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②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 ①或:通“惑”,感到奇怪。②数:技术。
在孔子和孟子看来,求学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如何才能做到这些条件?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注)。”(《论语颜渊》)
②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注)偃(yǎn ): 倒下。
【小题1】第①段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①②两段中都提到了“善”,与孔子观点相比,孟子更强调什么?请简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②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①达:通达;会处理。②专对:独立自主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③以:用。④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⑤为间:有顷,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6分)
答:
当前题号:8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孟子·尽心上》)
(注)殉:同“徇”,顺从。
【小题1】(小题1)请简要概括孔子与孟子对于社会“无道”时的处世态度。(3分)
【小题2】(小题2)结合文段②,谈谈你对“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这句话的理解。(3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文化经典阅读(6分)
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②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②耳矣。”(《孟子·离娄上》)
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③,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讱:言语迟钝。②无责:不值得责备。③实:结果。
【小题1】对于“言”,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孟子为何重视“言”?请简要分析。(3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