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擦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①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②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儿涕③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④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⑤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⑥。日将暮,取儿藁⑦葬。近抚之,气息慢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⑧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⑨,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2)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⑩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⑪之。惟傍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3)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⑫“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⑬其直,亦无售⑭者。径造⑮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⑯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4)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⑰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⑱置笼中。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斯须: (2)业: (3)涕: (4)被: (5)既:
(6)聊赖: (7)藁: (8)顾: (9)觇视: (10)裁:
(11)劣: (12)名: (13)高: (14)售: (15)造
(16)强: (17)屡: (18)掇: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成名夫妻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 |
B.儿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真正原因是害怕父亲回来找他算账,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
C.小说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对成名似乎有感情,表现了小虫的异乎寻常,暗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 |
D.小说接着细写小促织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显示了小促织的超凡本事,故事达到了高潮。 |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①征民间。此物故②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贵常供(1)。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2)。里胥猾黠,假此科③敛丁口,每贵一头,辄倾④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⑤童子业,久不售⑥。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3),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⑦之。早出暮归,提竹简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⑧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⑨,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岁: ②故: ③科:
④倾: ⑤操: ⑥售:
⑦然: ⑧杖: ⑨流离: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织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 |
B.第1段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 |
C.面对征促织,成名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
D.第1段是故事的开端,为全文做了铺垫;第2段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是故事的发展。 |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①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②,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拂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③。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1)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2)折藏之,归以示成。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3)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④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⑤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齐。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⑥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⑦扑之,入石穴中。掭⑧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壁不啻也。(4)土⑨于盆而养之,蟹白⑩栗黄⑪,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⑫官贵。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诣: ②祝: ③爽:
④逼: ⑤循: ⑥趁:
⑦遽: ⑧掭: ⑨土:
⑩白: ⑪黄: ⑫塞: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
B.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使小说情节一步步向高潮推进。 |
C.小说语言精练,如“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 |
D.小说通过“逐”“蹑”“扑”“掭”“灌”“视”等字,突出动作性,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毫毕现,如在眼前,语言生动形象。 |
换心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咿唔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
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
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
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
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
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①疾者也。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若能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则天下垂拱而治矣。”
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者、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张山来②曰:有形之心不能换,无形之心未尝不可换。人果肯换其无形者,安知不又有神焉并其有形者而换之耶?则谓进士公为自换其心也可。
(取材于清·张潮的《虞初新志》)
(注释)①疢:chèn,热病,亦泛指病。②张山来:张潮,清代著名文学家。【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 饶:丰富 |
B.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 鲁:愚鲁 |
C.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 就:接近 |
D.易其奸回邪佞者 回:回复 |
A.太翁与族人关系不佳,因自己形体怪异而被讥讽,后又因为儿子读书难见成效,更加被人嘲笑。 |
B.太翁厚礼邀请同族饱学之士当儿子的老师,并提醒老师如不能教也不必勉强,就赶快告诉自己。 |
C.进士公梦到神人为自己“换心”,从此突然开悟,后连考连中,成为进士,太翁哑然,羞赧而逝。 |
D.文章以“拥”“排”“摔”“劈”“抉”“纳”系列动作写换心过程,简练而神奇,充满寓言色彩。 |
(1)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
(2)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
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烛治文书,或坐倦假寐,少顷,辄矍然起,自呼其名曰:“佟某,汝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不任事若此!”辄以手批颊数四。侍者为之悚粟。
中丞在豫,恩泽普及,豫人感其徳,犹绘像祀之。
(改写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佟中丞凤彩巡抚河南”句中“巡抚”二字的词性,与下列哪一项相同?A.燃烛治文书 | B.皆汝肩之 | C.辄以手批颊数四 | D.侍者为之悚栗 |
阅读提示:《红楼梦》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写到:宁国府秦可卿病亡,公公贾珍想把丧事办得体面些,可自己伤心难支,妻子尤氏犯病,不能料理事务。宁国府无人主事,乱成一团。贾宝玉向贾珍推荐王熙凤。于是贾珍便向邢夫人和王夫人提出请求,王熙凤也表示愿意到宁国府协理丧事。针对宁府的五件积弊: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理。凤姐如何处治呢?且看第14回。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治整治,都忒不像了。”正说着,只见来旺媳妇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票上批着数目。众人连忙让坐倒茶,一面命人按数取纸来抱着,同来旺媳妇一路来至仪门口,方交与来旺媳妇自己抱进去了。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即时传来升媳妇,兼要家口花名册来查看,又限于明日一早传齐家人媳妇进来听差等语。大概点了一点数目单册,问了来升媳妇几句话,便坐车回家。一宿无话。
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那宁国府中婆娘媳妇闻得到齐,只见凤姐正与来升媳妇分派,又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一时看完,便又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四个人单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描赔。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描赔。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掸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摊赔。来升家的每日揽总查看,或有偷懒的,立刻来回我。如今都有定规,以后那一行乱了,只和那一行说话。”
众人领命而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juān“除去”的意思)了。
凤姐儿因见尤氏犯病,贾珍又过于悲哀,不大进饮食,自己每日从那府中做了各样细粥,精致小菜,命人送来劝食。
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凤姐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的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巴不得先问他完了事,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
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又发与这人去了。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拖人的出去拖人,执牌传谕的忙去传谕。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彼时宁府荣府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那抱愧被打之人含羞去了,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红楼梦》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反映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一个场面,情节场面精彩纷呈,跌宕起伏;出场人物众多,主次有序;人物刻画手法多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B.与《林黛玉进贾府》那个笑语盈盈、粉面含春、八面玲珑王熙凤相比,选段“协理宁国府”中的王熙凤语言泼辣,行动果断,杀伐决断,神态威严。 |
C.“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因为“那人”自知理亏,含羞抱愧,因而心服王熙凤的处理,才会“叩谢”。 |
D.细读此文,不难看出文字极“忙”。主要体现在:文章开门见山,写凤姐一到,即刻忙开了。来旺媳妇第一个到: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紧接下文出现六个动作,即凤姐“命彩明、传来升媳妇、查看花名册、听差、点单册、坐车回家”等。然后写凤姐面对百十号人分配工作,明确责任,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
【小题3】王熙凤是如何成功协理宁国府的?请结合现实,对此作简要评价。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 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
(1)一屠暮行 暮:
(2)顾无计可以死之 死:
(3)股直不能屈 股:
(4)遂负之以归 负: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2)顾无计可以死之。
(3)遂负之以归。
【小题3】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夫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夫的机智?
【小题4】故事中的狼是凶残的,屠夫虽然只有一把“
唐伯虎识破术士①
有术士干②唐六如③,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④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⑤,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注)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求见。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予。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
(启发与借鉴)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然而时至今日,此类骗子改头换面,且上当者不少。有人谎称在西安某处地下发现古代宝物,希望对方斥资60万元合伙开发,结果骗了钱逃之夭夭。有人冒名台商,说是能将100元“变”成1000元,于是有人拿出30万元让他“变”,企图瞬间发财,结果又是受骗上当。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看了上面这则故事,糊涂的人该醒醒了!
(思考与练习)【小题1】解释。
①鄙人:______________;②阅:____________;③但:____________;④悟: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何不自为。
②无如君者。
③炼成两剖。
④日造门。
【小题3】“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
黄 英
(清)蒲松龄
马子才,顺天人。世好菊,至才尤甚,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渐近与语,少年自言:“陶姓。”因问马所自来,实告之。少年曰:“种无不佳,培溉在人。”因与论艺菊之法。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日过北院为马治菊,菊已枯,拔根再植之,无不活。陶姊小字黄英,雅善谈。陶一日谓马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马不语,陶起而出。自是,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诮让。陶出,握手曳入。见荒庭半亩皆菊畦,其蓓蕾在畦者,罔不佳妙,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陶入室,出酒馔,设席畦侧,曰:“仆贫不能守清戒,连朝幸得微资,颇足供醉。
陶由此日富。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兴作从心,更不谋诸主人。
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而马妻病卒。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黄英微笑,意似允许。
黄英既适马,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马耻以妻富,恒嘱黄英作南北籍,以防淆乱。不半岁,土木大作,马不能禁。经数月,楼舍连垣,两第竟合为一,不分疆界矣。然遵马教,闭门不复业菊,而享用过于世家。马不自安。黄英曰:“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床头金任君挥去之。”马曰:“捐他人之金,抑亦良丑。”英曰:“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乃于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马。马安之。然过数日,苦念黄英。招之不肯至,不得已反就之。隔宿辄至,以为常。黄英笑曰:“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遂复合居如初。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与论艺菊之法 因击沛公于坐 |
B.则以东篱为市井 苟以天下之大 |
C.马不语,陶起而出 客逾庖而宴 |
D.于间壁开扉通南第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K^S*5U.C#O%M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学&科&网] |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ZXXK] |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