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
的一项是()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4-02-28 04:4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小题1】(小题1)用斜线“ / 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小题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
、
。
【小题3】(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下面是一则流传较广的“楚王失弓”的故事,请根据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荆①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
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
老聃②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注 ①荆:就是楚。②老聃:老子。
【小题1】文中楚王、孔子、老子三个人对“楚王丢失弓箭”一事发表了看法,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你最欣赏谁的人生境界?为什么?(3分)
【小题2】简要分析上述文字的含义及所体现的君、儒、道三家思想的异同(200字左右)。(9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①,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论语·阳货》)
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
(注)廉:棱角。这里形容人的品行方正有威严。
【小题1】这两个选段是围绕哪一个话题展开分析的?(2分)
【小题2】孔子和孟子两人分别强调了什么观点?(4分)
同类题4
(题文)《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个人修养的言论。阅读下列语段,并回答问题: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小题1】(小题1)孔子认为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是什么? (2分)
【小题2】(小题2)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小题1】语段①中,孔子认为应该和_______之人交往,至少也该和_______之人交往。
【小题2】简要分析“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中体现的儒家思想。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
小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