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小题1】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
答:     
【小题2】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及孟子的耻辱观。
答:     
当前题号:1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①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解:①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土偶。
从本章内容可以看出:孟子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当前题号:2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
王曰①:“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②之!《诗》云:‘王赫斯③怒,爰④整其旅,以遏徂莒⑤,以笃周祜⑥,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⑦志?’一人衡行⑧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梁惠王下》
注解:①王:齐宣王 ②大:使……大。③赫斯:发怒的样子。④爰:语首助词,于是。 ⑤遏:止。徂:攻击。莒:国名。⑥笃:厚;祜:福。⑦厥:用法同“其”。 ⑧衡行:即“横行”。
根据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小勇”与“大勇”的理解。
答: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小题2】(小题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3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小题1】从材料(1)中看,曾子每日反省自我,希望达到的标准与孔子“ ”的择友标准相似。(请引用《论语》中的原句回答)(1分)
【小题2】结合后三则材料,简析儒家在与人交往和对人评价中所体现出的中庸思想的原则是什么。(4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第15章)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第5章)
【小题1】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是因为子贡能独立思考、________(用成语概括),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第一段对话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2分)
【小题2】结合上面两段文字,请简要说明孔子对“贫富”的理解。(3分)
答:
当前题号:6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题文)文化经典阅读(6分)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小题1】(小题1)告子和孟子都以水为喻,各自意在说明什么道理?请综上所述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孟子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3分)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当前题号:7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第四•三)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③以为直者。”(《阳货》第一七•二四)   
(注)①讪:谤毁。②徼:音jiāo,抄袭。③讦:音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错。
【小题1】孔子认为君子与人交往要具备什么要求?(2分)

【小题2】孔子说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尊贤而容众”的德行是否相冲突呢?请结合选段回答。(4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阳货》)
②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小题1】请写出出自上述选段的一个成语,并作解释。(2分)

【小题2】请从上面文字中概括孔子心中君子应具有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的看法进行评析。(4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2分)
(2)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2分)
当前题号:10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