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还也 B.当欣于所遇
C.录所述D.致一也
【小题2】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
(1)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十月之望  是:这
B.以待子不时之需:需用
C.安所得酒乎顾:看一看
D.飞鸣而我者过:从……经过
【小题2】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前赤壁赋》写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迷人秋夜。
B.《后赤壁赋》写的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
C.这两篇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它们描写江山胜景,字字如画。而同一风月,随着节序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又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它们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写得理意透辟。
D.前后《赤壁赋》中,情感的变化都是由乐至悲,再由悲到喜。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 记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释】 ①戆:性情憨厚而刚直。 ②侑:劝,陪侍。特指饮食方面。 ③眴:眼珠转动,以目示意。
【小题1】下列对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辈兴矣阑:尽。
B.为来哉?胡:胡乱。
C.有无损益:增加。
D.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过错,缺点。
【小题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属于描写戆子对其主“效愚忠”的一组是(2分)
①戆者厉声曰……挥拳逐去。 ②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
③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 ④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为“戆子”作记,只是借题发挥,实际上是对朝廷言路及用人制度进行辛辣讽刺。
B.作者善于通过动作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描写“黠者”和“戆者”动作行为的句子,非常传神。
C.本文语言朴实,简炼生动,虽然篇幅不长,但三个不同品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D.这篇文章把几个人物放在一起写,显得拉拉杂杂的,如果全篇只写一个人,效果会更好。
【小题4】翻译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⑴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⑵ 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3分)
⑶ 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2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__.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________,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当前题号:4 | 题型:句子默写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之北有其海者发,指草木植被
B.未有知其者修,长
C.翼若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D.此小大之也辩,变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鱼则将用彼相矣
B.广数千里皆出于此乎
C.翼若垂天云而蒙世俗尘埃
D.有鸟焉,其名鹏自令放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彼且奚适也?”除了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还让人仿佛看到了斥鴳的不屑神态。
B.斥鴳的可笑,不在于它本身的渺小,而在于它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
C.“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用来肯定鲲鹏所达到的逍遥境界。
D.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表现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原 弊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 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知务农而不知节用爱农畜菜根延冬春
B.簸糠麸食秕稗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C.古之国者未尝敢忽招之去禁兵
D.国家罢尝经用者老死今尽
【小题2】以下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却不知爱惜民力,这是不可取的。
B.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C.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D.作者指出并批判了高大健壮的人不种田而年老体弱的人辛苦劳作的不正常现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2)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文言文阅读(1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凡变矣再:两次
B.大母余曰过:拜访,看望
C.何日默默在此   竟:竟然
D.有神护者  殆:大概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A.庭中通南北为
B.东犬西
C.二世
D.吾家读书久不
【小题3】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是作者年少时学习过的地方,在这里,作者体会到了人生的苦乐悲欣。
B.文中描述了作者对母亲的一段难忘的记忆,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D.以口头语述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历代的散文更贴近日常生活。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线句子。(4分)
⑴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⑵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① 王安石
予少时,客游金陵,浮屠慧礼者②从予游。予既吏淮南,而慧礼得龙兴佛舍,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尝出而过焉,庳屋数十椽,上破而旁穿,侧出而视后,则榛棘出入,不见垣端。指以语予曰:“吾将除此而宫之。虽然,其成也,不以私吾后,必求时之能行吾道者付之。愿记以示后之人,使不得私焉。”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③。余特戏曰:“姑成之,吾记无难者。”后四年,来曰:“昔之所欲为,凡百二十楹,赖州人蒋氏之力,既皆成,盍有述焉?”噫!何其能也!
盖慧礼者,予知之,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宜成此不难也。世既言佛能以祸福语倾天下,故其隆向之如此,非徒然也。盖其学者之材,亦多有以动世耳。今夫衣冠而学者,必曰自孔氏④。孔氏之道易行也,非有苦身窘形,离性禁欲,若彼之难也。而士之行可一乡、才足一官者常少。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⑤!
注:①选自《王安石散文精选》,本文又题《扬州龙兴讲院记》。十方,指东南西北等十个方位。讲院,僧徒讲经说法之处,即寺庙。②浮屠,佛教用语,即和尚。慧礼,和尚法名。③枵然,枵,音xiāo,本指中心空虚的树根,此指空虚。④孔氏,指孔子。⑤有以也夫,有所作为吧。有,通“为”,也夫,语助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出而焉过:探望
B.不以吾后私:私爱,偏爱。
C.余戏曰特:特意,故意
D.而士之可一乡行:品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记以示后人士大夫
B.视居枵然后用兵
C.学博才敏吾尝终日思矣
D.彼之材资政殿大学士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安石应邀为自己的朋友——僧人慧礼所兴建的扬州龙兴寺院所作的一篇记,作于王安石吏淮南之后四年,目的在于宣扬自己“以佛济儒”的观点。
B.文章简述了慧礼将一座破败不堪的寺庙改建成一座有百二十间房的大寺院的经过,特地点出慧礼建寺前食饮无物的艰苦境遇,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C.作者在文中感慨佛教兴盛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赞颂慧礼是一个“其行谨洁,学博而才敏,而又卒之以不私”的有才有学、品德高洁的佛教信徒。
D.作者在文中将慧礼与那些儒者作了比较,目的在于说明当时的儒者缺乏像慧礼等僧人那样甘于艰苦的精神,因此不能真正继承儒家的精神。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①当是时,礼方丐食饮以卒日,视其居枵然。(3分)
②而浮屠之寺庙被四海,则彼其所谓材者,宁独礼耶?(4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待漏院记
〔宋〕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①慆慆(tāo):长久不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修德以之厘:矫正
B.则百官总:统领
C.奸人附势,我将之陟:提拔
D.巧词以悦之构:图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朝廷自国初旧制人之力而敝之
B.于以息积水成渊,蛟龙生
C.相君有思乎远而无所至极邪
D.死下狱物与我皆无尽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抓住宰相待漏片刻时的思想活动,剖析灵魂,并运用对比手法,歌颂公忠体国的宰相,鞭挞祸国殃民的奸贼以及无所作为的庸人。
B.作者认为,天不说话,而万物生长,收成良好,是因为四时五行在宣导阴阳之气。皇帝不说话,而百姓亲和、万国安宁,是因为三公六卿在施行教化。
C.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是在规劝执政的君主,要任用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的宰相,切不可任用那些窃位拥权,谋私自利的人。
D.本文重点在说理,在记情叙事方面,篇幅有限,着墨不多,但仍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力和生动的形象性,使之读起来不觉得枯燥无味。
【小题4】.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3分)
⑵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4分)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 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注①崒:zú险峻。②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③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雄:称雄
B.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蔑:无,没有
C.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假:借
D.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节:气节,节操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是在表达“我”对韩柳之文的推崇情怀的一组是
①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②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
③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
④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⑤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穆修为他所刻印的柳宗元文集所写的缀于书后的序,因为刘禹锡已在卷首之前写了一篇序。
B.文章评述唐文,以“初”“中间”“至韩、柳起”的时间为序,是为了表明韩柳散文地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沿革。
C.作者评李杜的文章,用“道未极浑备”,似乎可从两方面理解:其一,“道”指文章内容,是说李杜的散文在内容上还有局限性;其二,“道”指为文之道,是说在表达上还欠火候。
D.这篇序文本身即具韩柳之风。全文纯用古体而绝少骈俪,少用典故。长、短句式及设问、感叹句法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