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_______。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________,__________.
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________,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6:2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顷之茫然 凌:适宜
B.歌而和之   倚:循、依
C.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B.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C.予乃摄衣而上/履饞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D.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这属于干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方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帝王纪年法等。
B.斗牛,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二十八宿。“斗”“牛”是其中二宿。
C.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是指农历每月三十。
D.盏,在文中指酒杯。我国古代用作盛酒、温酒、饮酒的酒器还有很多,如:尊、壶、角、卮、觥、杯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先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赏景吟诗,举杯对月,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
B.选文一用主客对话来写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文章的总体基调还是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
C.选文二写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
D.选文二写与道士等人夜游赤壁,文中“道士顾笑,予亦惊寤”一句表明作者在道士的的点化之下已经意识到了要勇于面对人生的困顿,积极进取。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B.小学而大 遗:放弃
C.士大夫之 族:类
D.术业有专 攻:研究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而耻学师     师不必贤弟子
C.下圣人也亦远矣 皆出于此乎
D.群聚而笑之   必有我师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4】下列对文段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
B.本段重点批评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本段从论证方式上来看,立足于“破”,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D.本段论证了从师的原则,还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小题1】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_________。
【小题2】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小题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