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之北有其海者发,指草木植被
B.未有知其者修,长
C.翼若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D.此小大之也辩,变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鱼则将用彼相矣
B.广数千里皆出于此乎
C.翼若垂天云而蒙世俗尘埃
D.有鸟焉,其名鹏自令放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彼且奚适也?”除了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还让人仿佛看到了斥鴳的不屑神态。
B.斥鴳的可笑,不在于它本身的渺小,而在于它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
C.“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用来肯定鲲鹏所达到的逍遥境界。
D.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表现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9-12 09:59: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 所托:爱好的事物
B.放浪形骸之外 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
C.况修短随化 随化:听任安排
D.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此(集会)的诗文
【小题2】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及其所之既倦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生命之痛。
B.第二段交代作序目的,同时凸显兰亭集会的盛大。
C.作者深入思考生死的问题,否定人生虚妄的观点。
D.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音节齐整又富于变化。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今观我孔子之学说,其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论语》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在古昔,则胄子之教,典于后夔;大学之事,董于乐正。然则以音乐为教育之一科,不自孔子始矣。荀子说其效曰:“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故乐行而志清,札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此之谓也。故子在齐闻《韶》,则“三月不知肉味”。而《韶》乐之作,虽挈壶之童子,其视精,其形端。音乐之感人,其效有如此者。

  且孔子之教人,于诗乐外,尤使人玩天然之美。故习礼于树下,言志于农山,游于舞雩,叹于川上;使门弟子言志,独与曾点。点之言曰:“莫春者,春眼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观之,则平日所以涵养其审美之情者可知矣。
注:①胄子:古代指继位的长子。②后夔: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教人也(然而)/无若宋人(……的样子)
B.兴诗(从)/青,取之于蓝,而青蓝(比)
C.然则音乐为教育之一科(用来)/夫夷近,则游者众(而且)
D.浴乎沂,风舞雩(在)/知不可骤得(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小题2】对“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可译为“从切近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
B.这句话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
C.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D.“事君”就是做官,是古代教育的最高理想。
【小题3】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和荀子的言论,主要是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来阐述“诗”、“乐”的教化作用。
【小题4】作者认为孔子在教育中十分重视“美育”,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的依据。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之左曰漓水,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
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修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木,刜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步檐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涵龙宫,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云飞苍梧。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灏气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服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圜阓,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  
【注】①安期、羡门:指已悟道成仙的人。②圜阓(huán huì):市场,商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之左曰漓水署:署名
B.盗遁奸德惠敷施革:(被)扫清
C.非公之,不能以独得鉴:明察
D.既成以,欢极而贺燕:开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合僚吏,登兹以嬉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得闻教
B.若与安期、羡门接物外以其无礼
C.忽如飘浮上腾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D.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作者赞美訾家洲亭于桂林的灵山秀水中胜景独擅,惋惜其不为人所知,颂扬裴公于惠施德政之余,慧眼独具,建亭于斯,遂使其撮奇得要,景甲桂林。
B.柳宗元的散文立意深刻,在对訾家洲亭的景色描绘中,寄寓了自己不遇的慨叹和求荐望举的希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C.本文构思新颖,起始突兀,以表现訾家洲之不凡,然后描写亭景含宏蕴元,变化奇异可谓形容尽致,结尾处层层转深,跌宕多姿。
D.本文的风格雄深雅健,简古峭拔,情感表达含蓄隽永,以贬谪期间个人的全部感情观照山水,又借山水的描摹以传达心境,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意境。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B.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 惟是得之
C.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竟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D.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 惟是得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3分) 
(2)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3分) 
(3)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