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9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小题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3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3】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记毗陵驿马
(清)刘可毅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道,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吾驿枢其中,蹄声、铎声、箠声,午交衢,昼夜不绝。驿置马,故无弗良也。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而曰:‘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而厩故所畜者,兰筋竖面,雄健出马上。而马又不任施羁靮,蹄啮乘者使踣。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追勿得。而他马则驯伏枥下。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此下之。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黄、潜、太、舒、桐间。折西规德安随州,北解南阳围,复东下统防休宁。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战辄陷陈,奔突矛弹,望景不可见。”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是惫至此耶?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而顾郁郁久居此耶?’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埋马于驿之阴。”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
【注】①兰筋:马目上的筋名。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
(二)辕马说
(清)方苞
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枙,背承乎韅,靳前而靽后。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乎!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
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毗陵驿当道孔:大
B.善相马者等定他马等定: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
C.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焉与:和,跟
D.常自于辕中顿:困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表现“良马情态”的一组是
①帖耳曳尾,足涂泥②蹄啮乘者使踣
③战辄陷陈,奔突矛弹④领局于枙,背承乎韅
⑤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⑥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阴金逸亭部卒将一匹身经百战的战马卖给毗陵驿站,相马者因为它温顺,缺少桀骜不训的气质,就认为它是一匹普通的马。
B.部卒因为其他的事再到毗陵驿站的时候,见马已经老了,感慨说如果因为疲顿的样子死去,还不如壮烈战死有个美好的名声。
C.方苞认为辕马应艰辛负重,历尽艰险而不推辞,但判定马是否可以作辕马,需要让它驾辕才可以知道,力不胜者会窘态百出。
D.方苞对驾驭辕马者用车辕夹在马侧,用皮带套住马背,勒住马腹、马臀,用鞭子驱赶马登坡、从坎陷中挣脱出来的行为不满。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他马益壮,益善走……(3分)
(2)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3分)
(3)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使歌以祀公。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今所传,不可也诬:捏造
B.自东汉已来,道丧文弊:凋敝
C.独韩文公布衣起:出身
D.民欢之趋:奔向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是皆有口参天地之化
②信口孔子之言
③因作诗以遗口
A.①以②然③之B.①而②乎③其
C.①以②乎③之D.①而②然③其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作者对韩愈在文学、儒学、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成就与才能作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颂赞。
B.作者认为韩愈专一诚挚的心意能取信于潮州的百姓,却不能使自己的朝廷立足。
C.韩文公庙是在朝散郎王君涤在潮州做知州期间重建的。
D.作者应潮人之请作诗以祭韩文公。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4分)
②愿新公庙者,听。(3分)
(2)韩愈被贬潮州,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请结合文本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3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9分,每题3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囷囷焉积土成山,风雨兴
B.多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
C.一宫之间,气候不齐骊山北构西折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也独夫心,日益骄固
【小题2】下列各句中,从文言文特殊句式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戍卒叫,函谷举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音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
B.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四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这些生动的描写,既表现了宫女之多和她们生活的奢靡,也进而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
C.用了六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而对于阿房宫的被烧毁,“可怜焦土”一语,作者也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然而对于阿房宫的被烧毁,“可怜焦土”一语,作者也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D.结尾作者连续慨叹,情不能禁。杜牧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并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意味深长。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所,或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低湿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诉于州牧,求推能济弊者。(薛存义)来莅兹邑,遁逃者复还,愁痛者笑歌;逋租匿役者,期月辨理;宿蠹藏奸者,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音。鸡豚糗醑①,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山水鸟鱼之乐,澹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低洼,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②,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有福,可遂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注释】①糗醑: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ǔ,美酒。②埴:zhí,黏土。③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
【小题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然后理达而成事然后:这样之后
B.湘源令假:借助
C.胄牧焉尚:推崇
D.然而未尝以自扰剧:(政务)繁忙
【小题2】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不施胥吏之席
B.使之清宁平夷
C.高明游息之道
D.咸有薛之志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邑之有观游所,或以为非政,是大不然。(3分)
(2)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诉于州牧,求推能济弊者。(4分)
(3)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有福,可遂乎?(3分)
【小题4】概括薛存义能够担任零陵县令的原因。(3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而前驱负:背,用背驮东西
C.梁君臣之首函:匣子,此处是动词
D.天下之豪杰举:列举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尔无忘乃父之志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C.方其系燕父子组愿十五城请易璧
D.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
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
C.文章用庄宗“得与失”“盛与衰”的内容作为立论的历史根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
D.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分)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区册序
韩 愈
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是以宾客从游之士,无所为而至。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
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挐舟而来。升自宾阶,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庄周云:“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况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
【注】①本文作于韩愈被贬阳山县令期间。②侔(móu):等同。③挐(ráo)舟:划船,撑船。④“逃空虚”句:意思是说巡行于荒坟古墓间的人,听到别人的脚步声便觉得欣喜了。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忧。
B.愈待罪于斯,半岁矣且:将近。
C.然后可告以出租赋,期约奉:接受,遵守。
D.与之嘉林,坐石矶翳:昏暗。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言语不通,画地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然后可告出租赋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自南海挐舟来抚孤松盘桓
D.有志于其间也不者,属皆且为所虏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惠子梁,庄子往见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知:知识
B.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返回
C.惠子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谓惠子曰或:有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
B.①庄子往见②及其所既倦
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②于是余有叹焉
D.①亦若此②死已三千岁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俨骖騑于上路B.虽然,犹有未树也。
C.奚惆怅而独悲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饮。
【小题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4分)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3分)
(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2分)
(一)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二)尝读六国世家,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於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於其间矣。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既(吞并,兼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②(私下)怪天下之诸侯
③盖未尝不(过失)其当时之士 ④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弃)秦
⑤天下诸侯已自(困窘,疲惫不堪)矣 ⑥未可专以(有罪的)秦也
(看待)秦无异也 ⑧兵连祸结,(竟然)无虚岁
A.①④⑤⑦B.①②⑤⑧C.②③⑥⑦D.③④⑥⑧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秦亡不至若是其速也②斯用兵效也
B.①于是任法不任人②项王瞋目叱之
C.①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②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①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②所以游目骋怀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2分)
A.苏轼对比分析六国“不即亡”而秦速亡的原因,突出强调士的作用,认为要善于安置人才,这样,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社会才能安稳。
B.苏辙认为“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
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D.李桢认为六国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句3分)
(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於内,以阴助其急。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呜呼!予之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予之于死者及:碰到、濒临
B.大酋当死诋:辱骂
C.真州之城门外逐:追逐
D.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
B.而幸生何为 / 死生,昼夜事
C.将请罪君 / 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D.死而死矣,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不终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3分)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将请罪于君 ③死生,昼夜事也 
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⑤恐年岁之不吾与 ⑥洎牧以谗诛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小题5】(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3分)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分)
译文: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4分)
译文: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