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节选自《逍遥游》)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惠子梁,庄子往见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夫效一官,行比一乡知:知识
B.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返回
C.惠子梁,庄子往见之相:做相国
D.谓惠子曰或:有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②德合一君,征一国者
B.①庄子往见②及其所既倦
C.①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②于是余有叹焉
D.①亦若此②死已三千岁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俨骖騑于上路B.虽然,犹有未树也。
C.奚惆怅而独悲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要“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构建一个富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的、和谐广大的精神世界,这反映了庄子对绝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惠子相梁”文章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D.选文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使文章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夫 鹓 雏 发 于 南 海 而 飞 于 北 海 非 梧 桐 不 止 非 练 实 不 食 非 醴 泉 不饮。
【小题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2分)
(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4分)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
(3)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3分)
(4)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08 07:4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文帝议佐百姓诏
刘恒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注】①诏书: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专用文书。②末:末业,工商业。③二千石:官员的一级俸禄,这里指汉代郡守以上的官员。④博士:掌管书籍文献,通晓古今,为当政者出谋划策的官员。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刘启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①纂组:赤色丝带。 ②粢(cí)盛(chéng):古时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度田非益寡 益:利益
B.有可以佐百姓者 佐:帮助
C.欲天下务农蚕 务:从事
D.素有畜积,以备灾害  备:防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
B.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为长者折枝
C.以口量地
以奉宗庙粢盛、祭服
D.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
【小题3】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A.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近来连续几年农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瘟疫疾病之灾,我非常担忧
B.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
恐怕是百姓从事工商业以致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吧?
C.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
有人说今年收成不好,人口又减少得很厉害,罪责在哪里呢?
D.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
县丞是县吏之长,执法徇私,像盗贼一样抢掠,很不应该
【小题4】“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这句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_______(填写原文中的一句话,意思要相对完整)说明了同样的道理,这个道理是___。
【小题5】面对同样的问题,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应对措施分别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小题6】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刘邦《高帝招贤诏》)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进学斋记
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 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 土苴:糟粕。
【小题1】可填入第3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之B.其C.则D.以
【小题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小题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小题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 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 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 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 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B.然一旦悉翦弃   翦:修整
C.以无用而贼有用   贼:侵害,妨害D.乌能免哉   乌:哪,怎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其.根壮而叶大   ②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B.① 以.杏故,特不得蔬   ②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① 美泽可用,反见.存   ②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D.①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② 故乡人号之.“驼”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 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 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    方:当
B.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C.者如斯 逝:往
D.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表判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侣鱼虾友麋鹿   非利足也,致千里
B.郁苍苍 其闻道也固先
C.举匏尊相属     作《师说》贻之
D.羡长江无穷     水为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苏子的话针对“客”的感触而发,辩证地认识万物,由自然说到人生哲理,令人信服。
C.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翁

南宋张世南

①苏翁者,初不知其何许人。绍兴兵火末,来豫章东湖南岸,结庐独居。待邻右有恩礼,故人爱且敬之,曰日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披荆棘,转瓦砾,辟废地为圃。应四时蔬菜,不使一缺。

②艺植耘芟,皆有法度,灌注培壅,时刻不差。市鬻者,利倍而售速。昼尔治圃,宵尔织履。织未脱手,人争贸之以馈远,号曰苏公履。薪米不至匮乏,且有余羡。喜周急,人有贷假,随力所及应之,负偿一不经意。闭门高卧,或坐终日,人莫测识。

③先是,高宗南渡,急贤如饥渴。时张公浚为相,驰书函金币,且移书属豫章漕及帅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所能屈。亲造其庐,为我必致之。”漕、帅密谕物色,彼人曰:“此有灌园苏翁者,无云卿也。”漕、帅即相与变服为游客,入其圃,翁运锄不顾。二客前揖与语,翁良久问客何从来?乃延入室。地无纤尘,案上留《汉书》一册。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接。客遂扣曰:“翁仙里何地?”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识之。”客遂泛问张公世系材品,翁历历陈叙,且曰:“不知张今何官?”盖其初不料张公使其访己。二客遂笑谓翁曰:“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出书函金币于其案上。翁色遽变,喉中隐隐有声,似怨张公暴己者

④越夕,遣吏迎伺,则扁户阒然。从他径排闼入,惟书币留案上,俨然如昨日。室空,而人不可得见矣。形骸辽绝,莫知所终。

(节选自《游宦纪闻》)

(注)①艺植:种植,耘芟:除草。②管乐:即管仲乐毅。流亚:同一类人物。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终岁不____________  (2)或坐终日____________
(3)亲造其庐___________ (4)俨然如昨日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B.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C.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D.张公今秉相权/令某等造庐/以礼致公/共济大业。
【小题3】将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漕、帅即相与变服为游客,入其圃,翁运锄不顾。
(2)翁色遽变,喉中隐隐有声,似怨张公暴己者。
【小题4】第③段的张德远即当朝宰相_______,他对苏翁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小题5】客人向苏翁问及张德远“世系才品”,“翁历历陈叙”,苏翁说了什么,本文没有写;而《宋史》则有相关描写(见下文)。分析本文作者略写苏翁与客人对话的意图。

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