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是 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 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 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 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 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吕侯,辅周穆王有功。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②傅说(音悦):商朝大臣。③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④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育:孟贲、夏有,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⑤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小题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B.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C.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D.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 得匹夫匹妇之心。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星,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古人认为,圣人惠及天下万物,死后能变成星辰。傅说辅助武丁 复兴了殷商,传说后来变成了一颗星,所以庄子说他“比于列星”。 |
B.布衣,即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以布衣指代之。白衣,常常用来代指做了官 的读书人,所以又有“白衣卿相”之说。 |
C.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进士科始置于隋炀帝大业年间。 |
D.卜地,卜,是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卜地,指选择居住或安葬的地方,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对他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示钦佩和崇敬,对他政 治上的不遇和人生道路的坎坷表示深切同情和悲哀。 |
B.苏轼认为韩愈的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他能行天道, 而不会尽力去钻营,不容于世俗的缘故。 |
C.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充沛:起笔两句劈空而来,豪迈警策;接着列举事例作对比,然后连用几个 排比句,一泻而下,很有感染力。 |
D.碑文将议论、描述、引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髙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是风格 雄浑、气势磅礴,既作不平之鸣又真切感人的碑传名篇。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2)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