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小题。(19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小题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3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小题3】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22 04:35: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本,完成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定乎内外之分 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轻妙飘然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D.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辩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两浙观风诗》序

(明)王阳明

《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己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

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蹶者、啮者,梗而孽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蹶者起,啮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其惠泽则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能久容于外乎?则公固有时而去也。然则其可乐者能几?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释)①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所以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实施
B.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 柄:权力
C.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
D.赖公之才,知神武 明:清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子巡狩至诸侯之国   吾尝终日思矣
B.观民风 作《师说》贻之
C.公始至吾浙   句读不知
D.天子能久容于外乎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
B.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靠的是陈公处事得当。
C.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性的行为。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合的写作特色。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
(2)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述

欧阳修

①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罪冉求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以列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之,于冉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薄也。管仲功施天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问其余,则未为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冉求、宰予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厚。

②盖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矣。

③故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所以求其全。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

(注)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②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③为科:评定等级。④中:指中庸。

【小题1】欧阳修,字_________。
【小题2】从第①段看,宰予的“是与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B.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才能停下来。
C.假如不去批评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D.假如不去贬斥管仲,那么从政的人做到他这样就会停下来。
【小题4】对第①段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门见山地提出君子评判人和事的具体态度和方法。
B.孔子评判弟子与管仲的典型材料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画线句借助反问句,排除了对孔子做法误解的可能。
D.运用并列式结构,使本段的论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小题6】简述“圣人之道,本乎中而已”在孔子身上的表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给季弟书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其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     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容 婉:和顺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或课内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小题3】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贻诸弟砥石命(并铭)
唐·舒元舆
①昔岁吾行吴江上,得亭长所贻剑。心知其不莽卤,匣藏爱重,未曾亵视。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见惨翳积蚀,仅成死铁。意惭身将利器,而使其不光明之若此,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
②数月后,因过岐山下,得片石,如绿水色,长不满尺,阔厚半之。试以手磨,理甚腻,文甚密。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问于切磋工,工以为可为砥,吾遂取剑发之。初数日,浮埃薄落,未见快意。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工曰:“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但积渐发之,未一月,当见真貌。”归如其言,果睹变化。苍惨剥落,若青蛇退鳞,光劲一水,泳涵星斗。持之切金钱三十枚,皆无声而断。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以此益知人之生于代,苟不病盲聋喑哑,则五常之性全;性全则豺狼燕雀亦云异矣。而或公然忘弃砺名砥行之道,反用狂言放情为事,蒙蒙外埃,积成垢恶,日不觉寤,以至于戕正性,贼天理,生前为造化剩物,殁复与灰土俱委,此岂不为辜负日月之光景耶!
④吾常睹汝辈趋向,尔诚全得天性者。况夙能承顺严训,皆解甘心服食古圣人道,知其必非雕缺道义,自埋于偷薄之伦者。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吾闻此,益悲此身使尔辈承顺供养至此,亦益忧尔辈为穷窭而斯须忘其节,为苟得眩惑而容易徇于人,为投刺牵役而造次惰其业。欲书此为戒,又虑尔辈年未甚长成,不深谕解。
⑤今会鄂骑归去,遂置石于书函中,乃笔用砥之功,以寓往意。欲尔辈定持刚质,昼夜淬砺,使尘埃不得间发而入。因书为《砥石命》,以勖尔辈,兼刻辞于其侧曰:
⑥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
(选自《唐文粹》,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①兔魄:月亮的别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其异石,遂携入城意:猜想,料想
B.意工者相绐,复就问之就:趋向,前去
C.愈始得之利数十百倍愈:胜过,超过
D.此石至细,故不能速利坚铁利:锋利,锐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生前为造化剩物如今人方为刀俎
B.吾遂取剑发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C.今年秋在秦,无何发开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日丐于他人之门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吾因叹以为金刚首五材及为工人铸为器复得首出利物以刚质铓利苟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当化为粪土耳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A.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 / 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B.吾因叹以为金刚 / 首五材及为工人 / 铸为器复得首 / 出利物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C.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 / 苟暂不砥砺 / 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 / 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D.吾因叹 / 以为金刚首五材 / 及为工人铸为器 / 复得首出利物 / 以刚质铓利苟 / 暂不砥砺尚与铁无以异 / 况质柔铓钝而又不能砥砺 / 当化为粪土耳 / 又安得与死铁伦齿耶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离家一年多的舒元舆给弟弟们寄磨刀石时写的一封信,对弟弟们进行谆谆的告诫。
B.由宝剑锋从磨砺出,作者推想到人的品德学问,也要努力磨炼才能进步,否则就要后退。
C.为勉励几位弟弟砥砺德行,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教育弟弟们,可谓用心良苦。
D.作者在家的弟弟被生活所困,忘记了砥砺品行节操,对此作者深感忧虑和悲伤。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缄求淬磨之心于胸中。(3分)
(2)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3分)
(3)砥乎砥乎,为吾之师!仲兮季兮,无坠吾命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