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呜呼!予之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予之于死者及:碰到、濒临
B.大酋当死诋:辱骂
C.真州之城门外逐:追逐
D.海安、如皋道:经过、取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 然而隐忍
B.而幸生何为 / 死生,昼夜事
C.将请罪君 / 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
D.死而死矣,境界危恶/ 惜其用武不终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的几项是(3分)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将请罪于君 ③死生,昼夜事也 
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⑤恐年岁之不吾与 ⑥洎牧以谗诛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段作者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B.一句“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引出了作者对九死一生经历的回顾。
C.本段作者一口气历数十八个“死”,写出了非人世所堪的险恶经历,再现了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D.“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表明了文天祥对死亡的态度,“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表明了文天祥对自己经历的磨难还是有怨悔之意的。
【小题5】(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3分)
译文: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3分)
译文: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08 08:5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士之能垂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岂上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光休:停止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也须:依赖
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也过:不对D.未尝之 干:请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 ②今亡赵走燕
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岂上人无可援 ②行李往来
D.①亦足知志之所存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3分)
译文: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3分)
译文: 
(3)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
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戆子记
清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zhuàng):憨厚而刚直。②司阍(hūn):看门。③眴(shùn ):使眼色。④酡(tuó):饮酒脸红貌。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歌者一觞乎侑:佐助,指劝人饮酒进食
B.诱朴者共媒蘖    媒蘖:挑拨是非
C.主人强之 颔:点头同意 
D.主人语塞,之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表现戆者憨直特点的一组是(   )
①诧曰:“胡为来哉?”②挥拳逐去。③夺瓶还谏。④戆者止之。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而戆者可用也。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戆子记》是一篇寓言式散文,它主要记叙了三个佣仆的“黠”、“朴”、“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
B.黠者见风使舵,心机太多,讨好主人,如请歌伎、进谗言加害书童、寻找戆子的过错,是一个十足的市侩。
C.作者将戆者的厚直敢谏与黠者的狡黠媚上进行对比,将戆者的“可用”与黠者的“不可用”、朴者的“实无用” 进行对比。
D.作者因一“戆”字致使仕途多舛,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使他对“戆”感受颇深。黠者、朴者、戆者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寄予愤懑,讽刺时弊。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2)、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4分。)
(3)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论琴

高濂

①高子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故《记》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孔门之瑟,今则绝响,信可贵矣。古人鼓琴,起风云而来玄鹤、通神明而阜民财者,以和感也。今徒存其器,古意则亡。欧阳公云器存而意不存者,此耳。夫和而鸣者声也,参叙相应者韵也,韵中成文谓之为音。故音之哀乐、邪正、刚柔、喜怒,发乎人心,而国之理乱、家之废兴、道之盛衰、俗之成败,听于音声,可先知也,岂他乐云乎?

②知琴者,以雅音为正。按弦须用指分明,运动闲和,气度温润,故能操高山流水之音于曲中,得松风夜月之趣于指下,是为君子雅业,岂彼心中无德、腹内无墨者,可与圣贤共语?世人悦于听乐,而无味于琴者,悦其声之淫耳。乐用七音而二变,与宫徽联用,故声淫而悦耳。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③今人不究意旨,不亲明师,不讲谱法,不娴手势,遂使声之曲折,手之取音,缓急失宜,起伏无节,知声而不知音,运指而不运意,奚取弹为?

④有等务尚花巧急骤,夸奇逞高,不求法度。准绳之中有敷畅悠扬之妙,操多散声⑥,以类箜篌;巧取按声,以同筝阮;大失雅音,重可笑耳。孰知散、按间出,清以泛声,谓得中道。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

(有删改)

注释:①阜:增长。②雅业:高雅的爱好。③淫:过分,过度。④等务:不同的。⑤敷畅:发扬。⑥散声、按声、泛声:音乐术语。⑦浇:浮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
【小题2】第2段中作者认为要达到“雅”的境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3段中的“运指而不运意”所指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小题4】文中多用对比,请具体说明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小题5】你对文中“今之俗弹,更易不常,变朴为浇,求异于人,不知法古,是为抱琵琶而同伶人,岂古圣贤所谓修身养性、理其天真意哉?”这句话有何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也   尚:推崇
C.今又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欤  韪:正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缙绅交于孟祥者    苟以天下
B.或巢木,或处于穴  且贰楚也
C.圣人为屋居 醉则更相枕
D.予不暇多记是岁,元和四年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2)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