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稼轩记  (南宋)洪迈
郡治之北可里,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耒耨之为者。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主人初未之识也。绘图畀予曰: “吾甚爱吾轩,为吾记。”
余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章显于南邦,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是见深知。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顷赖氏祸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谈笑扫空之。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乃大不可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知,乃当急须蓑笠,醉眠牛背,与荛童牧竖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深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同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本文有删节)
注解:①衍:延伸。 弓:一箭的射程。  ③耒耨:指农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治之北可里所:地方,处所
B.若将真耒耨之为者秉:手执
C.是见深知用:任用
D.章显于南邦闻:闻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主人初未之识也②则施施行,漫漫而游
B.①缚取五万众中②辞楼下殿,辇来
C.①懦士为兴起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过也
D.①不能为人知,当急须蓑笠②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了“旷土”的地理形势,用“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了辛弃疾的与众不同。
B.第二段写辛弃疾的田园生活与田园建设,介绍了“稼轩”名号的由来,并且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起。
C.第三段用生动传神的文字,追述辛弃疾慷慨擒齐虏,谈笑灭赖氏的风采,在他志向已经实现的时候,辛弃疾却归来隐居。
D.全文既充满了作者对辛弃疾的志向和才干的高度赞扬,也表明了对他壮志未酬便欲退隐的惋惜和规劝,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室信步有亭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3分)
(2)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 “是尝有力于稼轩者”(4分)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于此阁燕:通“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
积土成山,风雨兴
D.子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庶几乎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
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B.山川相(缭、盘绕)
C.酾酒临江 (斟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合适)
【小题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
C.客有吹洞箫者D.何为其然也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望美人兮天一方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4】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B.鱼虾而友麋鹿
C.方其荆州D.匏樽以相属
【小题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舟中 浩浩如冯虚御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
C.挟飞仙遨游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D.不知东方既白 目遇而成色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辋川图记
元·刘因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三月望日记。
(选自《静修先生文集》卷十八)
【注解】①辋川山庄,是唐朝诗人、画家王维的别墅。辋川图是王维亲自描画这山庄的名作,唐玄宗时,他官至尚书右丞。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被俘降贼。后肃宗收复长安,从宽赦免了他。本文是作者在看辋川图后作的一篇跋。
【小题1】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浪”等皆可 考:考证
B.背主贼之维辈也 事:侍奉
C.以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 谱:记录
D.而亦不复此 重:重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亲王之所以师友待者 及在槛阱之中,摇尾求食
B.若王维庄,取而有之,可也 北海赊,扶摇可接
C.浩然有结庐终之想 朝济而夕设版
D.予他日之经行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画谱有收录、评识者推许、作者得意三方面点出此画之有名,接着略述画面内容,摹写其神韵和艺术魅力,然后由评画转而进入对人的品评。
B.文中用颜真卿“守孤城、倡大义”却不为人主所重的遭遇,与王维“背主事贼”却享受盛名、为人所重的史实进行对比,来说明当权者重艺轻德,世风颓靡破坏。
C.作者引用程朱的看法抨击王维,认为他大节有亏,导致所有的东西都一败涂地,对王维的功过作出了符合史实的公正评价,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傲岸的思想情操。
D.本文打破画记只侧重评介绘画本身的惯常格局,而是由记画出发,纵论画艺与人品的关系,引出一个艺文之士必须讲究品节的普遍性结论。叙议结合,步步推进,导出结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7分)
(1)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4分)
(2)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3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故叙时人列:依次
B.不能之于怀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文斯:这、此
D.文嗟悼临:将要
【小题2】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由    ②不能喻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上 ④纵一苇所如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   鸽
(清)管同
叶侯之家获二鸽,缚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飞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奋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数日,复获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啄故,若惮雄不敢近。雄因自恃其强,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
管子曰:吾观狸鸽之事有深感焉。当夫狸之始至也,盖欲攫鸽雌雄而并食之矣。然而力疲于雌,又度雄者知必死而致力,则权嗥而去,以避其锋,兵法所谓穷寇勿追,强而避之之说也。
及其再至,非不欲先食雄,然而知雄必备而雌无备,故先易而后其难,且示雄以若独食雌者,而使之不忌,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
至是而雄固已怠矣,乘其怠而突取之,则计无不得,兵法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
吁!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吾思鸽之与狸诚为非敌,然雄啄狸,狸始未尝不畏。使彼雌雄者并力相扶,以与狸为难,狸虽强,何至并为所食哉!恃一己之强,而不知援其侪类,侪类亡而己抑吾又思之:夫鸽虽小鸟,然健而善飞,当其悬哨薄云,虽鸷若鹰 莫能害,而何惧一狸乎?以见获于人而遂不能飞,以不能飞而遂为狸所食。然则世之见获于人者,其亦可为深虑也已!
【注】①悬哨,高飞呼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喙啄狸奋:张开
B.雄者知必死度:估计
C.雄已怠矣固:必定
D.当其悬哨云薄:与“厚”相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缚翅而畜之野则或咎欲出者
B.有深感犹且从师而问
C.知雄必备雌无备吾尝终日思矣
D.以见获人以其无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侯家先后得到三只鸽子,其中两只是雌鸽,一只是雄鸽,被狸分三次吃掉;在狸第一次进攻时,雄鸽曾奋力抗争过。
B.狸为了吃掉鸽子采取了种种手段,这些手段依次符合“诱敌骄敌”“穷寇勿追、强而避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策略。
C.悲剧之所以产生,一是鸽持一己之强而不与同辈并力相扶,以致被狸各个击破;二是见获于人,被捆住了翅膀,因而被狸所乘。
D.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以叙为辅,以议为主,议论部分始终紧扣故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揭示了“狸鸽相斗”背后蕴藏的意义。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为备,居无何,竟为狸所食。(4分)
(2)兵法所谓诱之骄之者也。(3分)
(3)狸所为悉合于兵法,鸽乃游其术中而不悟也。(3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灯火优傒优良B.竹肉相发歌喉
C.茶铛旋煮不久D.轿夫擎燎火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五类看之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席其上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一一簇拥而去。
D.以五类看之看七月半之人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真正赏月的一组是(   )
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舣舟近岸”之“吾辈”
A.①②B.③⑥C.④⑤D.⑤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市声说
【清】沙张白
鸟之声聚于林,兽之声聚于山,人之声聚于市。是声也,盖无在无之。而当其所聚,则尤为庞杂沸腾,令听者难为聪焉。今人入山林者,闻鸟兽之声,以为是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由市声推之,鸟知彼羽毛之族,非多求多冀,哓(xiao)哓焉炫其所有,急其所无,以求济夫旦夕之
欲者乎?
京师土燥水涩,其声噌以咳。鬻百货于市者,类为曼声高呼,夸所挟以求售。肩任担负,络绎孔道,至于穷墟僻巷,无所不到。传呼之声相闻,盖不知几千万人也!祁寒暑雨,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抗喉而疾呼,以求济其旦夕之欲耳!
苟谓鸟之呼于林,兽之呼于山者,皆怡然自得,一无所求,而人者独否,是天之恩勤①群类,予以自然之乐者,反丰于物而靳于人,此亦理之不可信者也。然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且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将京师之大,阒然寂然,不特若曹无以赡其生,生民之所需,畴为给之?此又势之必不可者矣。顾使其中有数人焉,耻其所为,而从吾所好,则为圣贤,为仙佛,为贵人,为高士,何不可者。吾惜其自少至老,旦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也。甚矣,市声之可哀也。
虽然,市者,声之所聚;京师者,又市之所聚也。揽权者市权,挟势者市势,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颦笑:无非市者。炫其所有,急其所无,汲汲然求济其旦夕之欲,虽不市声之哓哓然,而无声之声,震于钟鼓矣。甚且暮夜之乞怜无声,中庭之相泣有声,反不若抗声
疾呼者之为其事而不讳其名也。君子之所哀,岂仅在市声也哉!
嗟乎!有凤凰焉,而后可以和百鸟之声;有麒麟焉,而后可以谐百兽之声;有圣人焉,而后能使天下之人之声皆得其中,终和且平,而无噍(jiao)杀嚣陵之患。四灵⑦不至,君子之所为致慨也。若日厌苦人声,而欲逃之山林,以听夫无所求而自然之鸣焉,是鸟兽同群,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注释
①恩勤:此作“厚爱”解。
②四灵:古以龙、凤、龟、麟称“四灵”,四灵出,兆示吉祥清明之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丰于物而靳于人 靳:吝啬
B.然使此千百万人者,厌其勤苦 厌:憎恶
C.顾使其中有数人焉’ 顾:而,不过
D.而薄斯人之吾与也 薄:迫近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不赞成的观点或行为的一组是(  )
①天籁适然,鸣其自乐之致而已
②肩任担负,络绎孔道
③莫不自晨迄暮,不肯少休
④自悔不鸟兽若,尽弃其业而他业焉
⑤日夕为抗喉疾呼,而皇皇于道路以死也
⑥以至市文章,市技艺,市恩,市谄,市诈,市颦笑
A.①②③B.①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世上的各种“声”说起,说到“鸟声”“兽声”与“人声”的分辨,可引起读者的兴趣。
B.第二、三段转入对“市声”的描述,沙张白认为,市者的曼声高呼是“生民之所需”,不可失此“市声”。
C.第四段写到种种“市”的行为,出卖礼义,出卖良心,出卖灵魂,是可怕又可恶的“无声胜有声”。
D.文章题目叫“市声说”,又是从“声”说起,可以说,“市声”是全文叙述的中心,对市声的看法也是全文的主旨之所在。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怨,然熟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
(节选自苏轼《教战守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亦不矣然:……的样子。
B.此臣所谓大也患:祸患。
C.则又以军法从从事:部署办事。
D.而其上者,何故邀:通“要”,“要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愚者见四方无事翱翔蓬蒿之间
B.战者必然之势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C.使民安乐无事之中仲尼岂贤于子乎
D.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己欲立而立人
【小题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仲 尼 曰 善 哉 政 宽 则 民 慢 慢 则 纠 之 以 猛 猛 则 民 残 残 则 施 之 以 宽 宽 以 济 猛 猛 以 济 宽 政 是 以 和。——《左传》
A.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B.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C.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D.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中始为篱,为墙。已:不久
B.客逾而宴。庖:厨房
C.去,以手阖门。比:比较
D.令人长不自禁。号:哭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娘指叩门扉曰臣险衅,夙遭闵凶
B.先妣抚甚厚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C.家有老妪,尝居此州司临门,急星火
D.汝姊在吾怀,呱呱泣涂有饿莩不知发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分)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
【小题4】请用斜线(/)给下文断句,只断6处。(3分)
余 读 归 震 川 文 之 为 女 妇 者 一 往 情 深 每 以 一 二 细 事 见 之 使 人 欲 涕 盖 古 今 事 无 巨 细 唯 此 可 歌 可 泣 之 精 神 长 留 天 壤
(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