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小题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小题3】对第3段至第5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齐彭殇为妄作 |
B.太子迟之 |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
A.这几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
D.这几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完成下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复挺者挺:直。 |
B.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
C.而闻者彰彰:清楚 |
D.假舆马者假:驾驶。 |
A.取之于蓝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B.輮以为轮斧斤以时入山林 |
C.而见者远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风雨兴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 |
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 |
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换 心 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性奇僿①,咿唔②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
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安得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若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选自(清)张潮辑、王根林校点《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
【注释】
①僿:闭塞。
②咿唔:指读书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2)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
换 心 记
徐芳
万历中,徽州进士某太翁,性卞急,家故饶赀,而不谐于族。其足两腓,瘦削无肉,或笑之曰:“此相当乞。”翁心恨之。生一子,即进士公,教之读书,性奇僿①,咿唔②十数载寻常书卷,都不能辨句读。或益嘲笑之曰:“是儿富贵,行当逼人。”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曰:“此子可教则教,必不可,当质语予,无为久羁。”侄受命,训牖百方,而懵如故。岁暮辞去,曰:“某力竭矣。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翁曰:“然。”退而嗔语妇曰:“生不肖子,乃翁真乞矣。”趣治具饯师,而私觅大梃,靠壁间,若有所待。盖公恨进士辱己,意且扑杀之,而以产施僧寺,作终老计。母知翁方怒,未可返,呼进士窃语,使他避。进士甫新娶,是夜合户筹议:欲留,恐祸不测;欲去,无所之。则夫妇相持大哭,不觉夜半,倦极假寐。见有金甲神拥巨斧,排闼入,捽其胸,劈之,抉其心出,又别取一心纳之,大惊而寤。次日,翁延侄饮为别。翁先返,进士前送,至数里,最后,牵衣流涕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师何忍某之归而就死?”师矍然曰:“安得此达者言?”进士曰:“此自某意。且某此时颇觉胸次开朗,愿更从师卒业。”因述夜来梦,师叩以所授书,辄能记诵,乃大骇,亟与俱返。翁闻剥啄声,掣梃门俟,已闻师返,则延入。师具以途中所闻告,翁以为谬。试之良然,乃大喜。自是敏颖大著,不数岁,补邑诸生;又数岁,联捷成进士。报至之日,翁坐胡床,大笑曰:“乃公自是免于乞矣。”因张口哑哑而逝。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进士之奇颖,进士之奇愚,逼而出也,所谓德慧存乎疢疾者也。
或曰:今天下之心,可换者多矣,安得一一捽其胸剖之,易其残者而使仁,易其污者而使廉,易其奸回邪佞者而使忠厚正直。愚山子曰:若是,神之斧日不暇给矣。且今天下之心皆是矣,又安所得仁者、廉者、忠若直者而纳之,而因易之哉?
【选自(清)张潮辑、王根林校点《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
【注释】
①僿:闭塞。
②咿唔:指读书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治具饯师催促 |
B.排闼入门 |
C.愿更从师卒业终于 |
D.师叩以所授书询问 |
A.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
B.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
C.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
D.族子某/为郡从事庚辰/与予遇山左/道中缕述之/古今未闻有换心者/有之自此始精诚所激/人穷而神应之/ |
A.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进士的父亲,是个性子很急躁的人。有人嘲笑他以后应当要行乞,因为他的脚和两个腿肚子干巴巴的一点肉也没有。 |
B.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本文中进士公的父亲嫌自己的儿子太愚笨,他不仅责怪妻子生了一个不孝顺的儿子,还准备杀死自己的儿子,他的妻子知道他的计划后悄悄告诉了儿子。 |
C.进士公的父亲最终是笑死的,因为他的儿子中了进士,喜报到的那天他坐在太师椅上乐得哈哈大笑,一口气接不上来就死了。 |
D.愚山子认为现在天下的人心都有问题,没有地方可以找到仁义的人心、廉洁的人心、正直的人心,由此可以看出愚山子对他所处的时代人心的失望与批判。 |
(1)翁闻益恚,有远族侄某,负文名,翁厚币延致,使师之。
(2)且叔产固丰,而弟即鲁,不失田舍翁,奈何以此相强?
根据《孟子》1.2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统治者与民夺利,寡廉鲜耻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你可以用以下哪一组孟子的话来分别劝说、警告统治者?试题分析:
(2)《孟子·梁惠王下》中载: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请简要说明。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哪个成语故事十分相似?
(1)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统治者与民夺利,寡廉鲜耻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你可以用以下哪一组孟子的话来分别劝说、警告统治者?试题分析: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与“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
C.“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与“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D.“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请简要说明。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哪个成语故事十分相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与李翱书【1】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②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小题4】 韩愈在给李翱的回信中主要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与李翱书【1】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合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违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酌时人待我之情酌:考虑 |
B.子之责我诚是也是:这样 |
C.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病:担忧 |
D.履之而后难耳履:践行 |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让他当时感到羞愧的过往如今想来更是令他痛定思痛。 |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一个人是很难让自己不受玷污而得到一个乐于接受的位置的。 |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
①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②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小题4】 韩愈在给李翱的回信中主要表达了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抉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体现“客”心情的“悲凉感伤”的一组是( )
① 其声呜呜然 ②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⑤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抉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然也然:这样 |
B.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 |
C.举匏樽以相属举:举起 |
D.羡长江之无穷穷:尽 |
① 其声呜呜然 ②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⑤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⑤⑥ | D.②③⑥ |
A.主客一起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 |
B.哀怨悲凉的洞箫乐音响起,原先洋溢的欢乐气氛顿失,文章也因此转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追溯和感怀。 |
C.作者借“客"之口极力称赞曹操这样的英雄,其实是委婉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感伤。 |
D.作者羡慕长江流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不明白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充满矛盾和痛苦。 |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曾参政书
苏辙
辙闻之:士不更变不可与图远。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昔者辙读《书》至《秦誓》而得之,曰:“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夫昔之为此言者,盖亦已知之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此三人者,秦之豪俊有决之士。而百里奚、蹇叔子,此秦之所谓老耄而不武者也。穆公欲袭郑,孟明以为可,而蹇叔以为不可,则蹇叔之说无乃远于事情而近于怯哉?然而要其成败得失之终而责其思虑之长短,则蹇叔不可谓迂,而孟明不可谓是也。
嗟夫!穆公至此而后知蹇叔之非庸人欤!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宰天下之事者,亦何以其他技为哉!温良博爱而能容天下之士,斯可矣。往者辙之东游,而明公适为京兆。当此之时,明公之声上震于朝廷,而下慑于闾里,行道之人为之不敢妄视,盗贼屏息而不作,可谓才有余矣。
辙,西蜀之匹夫,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而辙也,复不自度量而言当世之事,亦不敢为莽卤不详之说。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方今群公在朝,以君子长者自处,而优容天下彦圣①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无患,然后知士之生于今者之为幸;而辙亦幸者之一人也。素所为文,家贫不能尽致,有《历代论》十二篇,上自三王而下至于五代,治乱兴衰之际可以概见,于此观其略可也。
(摘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彦圣:善美明达,亦指善美明达之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列读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
(2)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
上曾参政书
苏辙
辙闻之:士不更变不可与图远。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昔者辙读《书》至《秦誓》而得之,曰:“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
夫昔之为此言者,盖亦已知之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此三人者,秦之豪俊有决之士。而百里奚、蹇叔子,此秦之所谓老耄而不武者也。穆公欲袭郑,孟明以为可,而蹇叔以为不可,则蹇叔之说无乃远于事情而近于怯哉?然而要其成败得失之终而责其思虑之长短,则蹇叔不可谓迂,而孟明不可谓是也。
嗟夫!穆公至此而后知蹇叔之非庸人欤!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宰天下之事者,亦何以其他技为哉!温良博爱而能容天下之士,斯可矣。往者辙之东游,而明公适为京兆。当此之时,明公之声上震于朝廷,而下慑于闾里,行道之人为之不敢妄视,盗贼屏息而不作,可谓才有余矣。
辙,西蜀之匹夫,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而辙也,复不自度量而言当世之事,亦不敢为莽卤不详之说。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方今群公在朝,以君子长者自处,而优容天下彦圣①有技之士,士之有言者,可以安意肆志而无患,然后知士之生于今者之为幸;而辙亦幸者之一人也。素所为文,家贫不能尽致,有《历代论》十二篇,上自三王而下至于五代,治乱兴衰之际可以概见,于此观其略可也。
(摘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彦圣:善美明达,亦指善美明达之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番番良士番番:头发花白的样子 |
B.今夫立于百官之上而宰天下之事者宰:宰割 |
C.盗贼屏息而不作屏息:敛迹、消失 |
D.西蜀之匹夫匹夫:平民百姓 |
A.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
B.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
C.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
D.往年偶以进士得与一命之爵/今将为吏/崤黾之间闲居无事/闻天子举直言之士/而世之君子以其山林朴野之人/不知朝廷之忌讳其中无所隐蔽/故以应诏 |
A.作者上书曾参政,在赞扬讴歌对方的基础上谈及自己的志向,目的是希望曾参政能够举荐自己。 |
B.作者举蹇叔和孟明视等人的事例是为了阐明不掩遮敢于直言进谏对朝廷的重要性。 |
C.虽然作者生于这个可以直言的时代,但他谈论朝政,依然是不自量力的。 |
D.作者认为主政之臣应该温和善良博爱,善于发现人才,能够宽容、善待天下有才之士。 |
(1)新胜之家,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始若可喜而,终不可久。
(2)窃独悲古者深言之人,遭时之不祥,一有所触,而其言不复见录于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2)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横皴,无直理理:纹理 |
B.余置笔砚坐片时置:放置 |
C.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理:温习 |
D.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涯:边际 |
A.①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①乃坐石磴而移足焉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C.①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②拔剑撞而破之 |
D.①丹霞以遒景胜矣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
A.本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开头描述水道萦回在群山之中的迷离景况,为写丹霞山的奇险做铺垫。 |
B.作者登上山顶后,夜宿静观楼,梦见高山千仞壁立,迫近窗户,像要倒下来压着自己,梦里感觉十分沉重。 |
C.文章第四段写从原路下山时的心情,并总结了景物特点。作为文人,作者以“理旧书”喻下山,又从游山联想到写文章,颇有理趣。 |
D.文章末尾由游山的心得推广到读书上,指出名山大川被发现有早有晚,埋没的一定很多;知识无穷尽,未被探索理解的也很多,因此不能局限于前人之见,要勇于开拓。 |
(1)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2)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吾今且赴府②不出,火且尽 |
B.①亦将有感于斯文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①既其出②当其欣于所遇 |
D.①及其所之既倦②纵一苇之所如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