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吾今赴府②不出,火
B.①亦将有感斯文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①既出②当欣于所遇
D.①及其所既倦②纵一苇所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5 03:4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①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②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③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小题1】史载:明万历历时48年(公元1573-1620年)。今年(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试问:“万历甲午”为公元__________年。
【小题2】第②段“且告以闻”中的“闻”具体指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
【小题3】分析文中之“客”讲述“捕龟者”一段文字的作用。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是认为兰花难养,却不料它轻易改变了。
B.我还是担心兰花难养,因此不想很快改变它。
C.我原本认为兰花难养,因此不想轻易改变它。
D.我原本担心兰花难养,却不料它很快改变了。
【小题5】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钟山记
清顾宗泰
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
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
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
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
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
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
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
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三国志·吴书二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处重闱之内 潜:秘密的,偷偷地
B.言出风靡,令行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C.昔高宗思,梦寐得贤   佐:辅佐,辅佐之才
D.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诚:确实、实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君主圣明的一组是
①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 ②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
③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 ④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⑤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    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
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B.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C.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D.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臣子的身份向皇上进言,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为论据,劝谏皇上明辨忠奸,发扬大业、兴隆道德教化。
B.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批评陛下加重刑罚以杜绝直言率语,废黜善人以拒绝谏诤的贤臣,不明毁谤赞誉的实质,沉沦迷恋宠臣的花言巧语。
C.文章举例说从前殷高宗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优异,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借以说明不辨忠臣对国家的危害。
D.作者担心皇上身处最高位置,居于深宫,亲近那些献媚取宠的小臣,每天听到的是阿谀之词,恐怕还会认为这帮人真的贤明,而天下也已经太平了。所以冒死进谏,表现了一位忠臣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
(2)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高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中郎全集》)

(简注)①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经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他与兄弟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为最高。他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他的散文率真自然,抒写性灵,语言浅显,无斧凿之迹。有《袁中郎全集。》②燕地:古代燕国所在地,这里指北京附近。③花朝节: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一说为十二日,又说为初二日。④满井:明清两朝时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⑤靧面:洗脸的意思。⑥鬣:马的鬃毛。⑦罍:古代的一种酒杯。⑧蹇者:骑着驴子的人。⑨鳞:这里指代鱼类。⑩未始:未尝。⑪恶:疑问代词,怎么。纪:通“记”。⑫己亥:己亥年,指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

(阅读指要)本文描述了春游满井的愉悦,展现了满井初春朴素明洁之美和春天所蕴含的生命之美,抒发了城居者不知春的感慨。文中语言隽朗流畅,比喻贴切,格调清新,写景与抒情天然融洽。这篇记游小品,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誉为佳妙之作。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未百步辄(______)   (2)娟然如(____)
(3)柳条将未舍(______) (4)麦田浅鬣寸(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而歌者”句中“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毕礼而B.敝布单衣,不不履
C.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D.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小题3】下列“之”有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望空阔,若脱笼
B.凡曝沙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始知郊田外,未始无春
D.而城居者未知也
【小题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分析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小题6】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2)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