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抉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也然:这样
B.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
C.匏樽以相属举:举起
D.羡长江之无穷:尽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体现“客”心情的“悲凉感伤”的一组是(    )
① 其声呜呜然 ②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⑤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一起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
B.哀怨悲凉的洞箫乐音响起,原先洋溢的欢乐气氛顿失,文章也因此转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追溯和感怀。
C.作者借“客"之口极力称赞曹操这样的英雄,其实是委婉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感伤。
D.作者羡慕长江流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不明白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充满矛盾和痛苦。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21 04:1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B.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信:确实
C.犹不能不以之怀兴:高兴
D.不能之于怀喻:明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所遇
B.引为流觞曲水犹不能不之兴怀
C.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故列叙时人,录其
D.仰观宇宙大后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
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
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
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官名称呼,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i,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之状②无羞之心,非人也
B.①故其思之于心也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今夫平居闻一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①而史官亦书之于其②于有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待以待盗贼之意②吾将瞷良人之所
B.①既正,油然退②环而攻之不胜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也②鸡鸣而起,孳孳善者
D.①而绳之绳盗贼之法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其存心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B.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C.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分)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2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东轩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没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睎:仰慕,向往。【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适皆罢去,事于一 委:交付B.其华而收其实落:抛弃
C.乃支其欹斜克:克服D.独岁月之久幸:希望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超然”情怀的一组是( )(3分)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⑥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由辟轩不易、有轩难安的现实,理解了颜渊拒仕的苦心,庆幸自己虽经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B.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C.文章不涉铺张,语言平淡,思想却深刻,抑贬谪之失意,化悲伤而进德修业,追求“归休田里”的超然旷达,这也符合作者官场失意、而又欲求摆脱的心理。
D.文章提出怀思东轩,追慕先贤的愿望,而最后又“非所敢望”,这就深刻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3分)
(2)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4分)    
(3)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三年,乃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七年,乃用举者召试集贤校理。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先时主者多持事往决于中书,公独视法如何,不往。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御史又劾府宰相指,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上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所举多善士,未尝听人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求知宣州,许之。至则召五县令,约以州所下书有不便封还,故县得自为政而州无事。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选自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 ①考锁厅: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专门为有官位的人举行的一种单独考试。②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朝后泛指一切死刑。③编敕:将皇帝的命令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举者以集庆军节度掌书记充国子监直讲  用:因为
B.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者    原:推究
C.御史又劾府宰相指     希:迎合
D.未尝听人请  属:同“嘱”,嘱托,请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孙公任同判尚书刑部之前,主事者常常到中书省去请示案件如何判决,而孙公到任后却可以独立判断案件,依法审理,无需向上请示。
B.孙公向皇帝上报开封府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朝廷的法律更严苛,应当修改,皇帝认为有理,并且称赞了开封府尹。
C.皇上让孙公担任淮南路提点刑狱,孙公在淮南两年,使十三个被判处死刑的人活了下来,由他推荐的多为贤良之士,孙公从未接受别人的请托。
D.孙公担任宣州知州时,允许各县各自为政,宣州因此相安无事;后担任舒州知州,遣散流民,流民离去时都烧香为孙公祈福。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2)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小题4】孙公为官时表现出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而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U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也。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时,则用竹枧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栽水十余石。上盖楻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盖定受煮,八日已足。歇火一日,揭樘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橫架框。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千,揭起成帙。
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第,故造此者名曰火纸。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厚者名曰包裏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今也。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重价。最上者曰官柬,富责之家通刺用之。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取材于宋应星《天工开物》)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削竹同一可也 哂:笑
B.恐塘水有时 涸:干枯
C.火以八日八夜为 率:大概
D.以重价 射:谋求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入纸药水汁其中 急星火
B.其最粗厚者名曰包裹纸 襟三江带五湖
C.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也 既自以心形役
D.纸敦厚而无筋膜 名为鲲
【小题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②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
【小题4】下列图片是根据文本内容绘制。请用四字词语为图片命名。

【小题5】简述宋应星对“削竹片以纪事”的看法及其理由,你如何评价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