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鉴赏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5尽忠哉!6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志在:意在描绘。  ②少选:一会儿。 ③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④接:交接。 ⑤奚由:“由奚”的倒装,从何。 ⑥骥:千里马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17 11:0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经堂记

乾隆中,杭州先正曰卢学士,所居曰抱经堂。登是堂也,无杂宾,无杂言焉。今大学士仪征阮公所燕居曰研经室。入是室也,无杂宾,无杂言焉。夫言之厖,由学之歧也;所居之猥缛,由嗜好之俚也;宾客之鼓孰污哗,由主人之不学也。

京师宣武坊,有堂薛然,曰问经堂。主人出,窥其容,颀然者;聆其欬,铿然者;试其行,肫然者;从之游,效其威仪,速然者。虽以龚鞏祚之吴然喜言百家,登是堂,愀乎非五经之简毕不敢言焉。

主人陈其氏,庆镛其名,颂南其字,福州其籍,户部主事其官,曩尝与鞏祚游阮公之门者也。鞏祚题其楣之左偏。

注:①卢文绍(1736—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浙江余姚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读学士。②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③厖,读若忙,杂乱之义。④猥缛,(装饰)繁杂之义。⑤鼓孰污哗,喧嚣嘈杂之义。⑥读若忾,亦作咳。咳嗽之义。⑦肫,读若谆。肫然,惇厚一致貌。
【小题1】本文作者龚鞏祚,也即《病梅馆记》的作者,晚清著名文人(  ),号( )。
A.龚自珍 静庵B.龚颐正 定庵
C.龚颐正 静庵D.龚自珍 定庵
【小题2】本文是为陈庆镛的问经堂作记,为何先从卢文绍的抱经堂和阮元的研经堂写起?
【小题3】请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
D.彼且乎待哉恶:何。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A.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②访风景崇阿
B.①此亦飞至也②此小大辩也
C.①抟扶摇羊角上者九万里②泉涓涓始流
D.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生命极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
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了吗?
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小题4】(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②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父爵,除山阴令。 任命B.服阕,为司徒左长史。 期满
C.下车,辟孔文举。 征召D.领国子博士。     统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
(2)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方山记
(明)袁宗道

毗卢顶①之右,有陡泉。望海峰左,有大小摘星峰。大摘星峰极高。一老僧说,峰后有云水洞,甚奇邃。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诸公两手扶杖,短衣楚楚,相顾失笑。至山腰,少憩,则所谓一百二十寺者,一一可指数。
予已上摘星岭,仰视峰顶,陡绝摩天,回顾不见诸公,独憩峭壁下。一物攀萝疾走,捷若猿猱,至此,则面目黧黑,瘦削如鬼。予不觉心动,毛发悚竖。讯之,僧也。语不甚了了,但指其住处。予尾之行,入小洞中,石床冰冷,趺坐②少顷,僧供黄茅汤,予啜罢,留钱而去,亦不解揖送。诸公登岭,皆称倦矣,呼酒,各满饮。黄昭素题名石壁。
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乃达洞门。入洞数丈,有一穴甚狭,若瓮口,同游虽至羸者,亦须头腰贴地,乃得入穴。至内,始篝火,一望无际,方纵脚行。数十步,又忽闭塞。过此,则堆琼积玉,荡摇心魂,不复似人间矣。有黄龙、白龙悬壁上;又有大龙池,龙盘踞池畔,爪牙露张;卧佛、石狮、石烛皆逼真;石钟、鼓楼,层叠虚豁,宛然飞阁。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突然起立者,名曰须弥,烛之不见顶。又有小雪山、大雪山,寒乳飞洒,四时若雪。其他形似之属,不可尽记。大抵皆石乳滴沥数千年积累所成。僮仆至此,皆惶惑大叫。予恐惊起龙神,亟呵止。篝火垂尽,惆怅而返。将出洞,命仆敲取石一片,正可作石砚。每出示客,客莫不惊叹其过昆山灵壁也。

从云水洞归,诸公偃卧榻上。食顷,余曰:“陡泉甚近,曷往观?”皆曰:“佳。”遂相挈循涧行。食顷至。石壁跃起百余丈,淡黄色,平坦滑泽,间似五彩。壁上有石,若冠若柱,熟视似欲下堕,使人头眩。壁腰有一处,巉巉③攒结,成小普陀,宜供大士。其中泉在壁下,泓渟④清澈,寺僧云:“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至诚忏谢,复涌出如常,故相传称圣泉。”余携有天池茶,命僧汲泉烹点,各尽一瓯,布毡磐石,轰饮至夜而归。
(节选自袁宗道《上方山记》,有删改)
【注】①毗卢顶:上方山(位于北京房山区)的一座山峰。 ②趺(fū)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双足交叠而坐。③巉巉(chán chán):险峻的,陡峭的。④渟(tíng):水停止不流动。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同游虽至羸者    羸:瘦弱
B.烛之不见顶 烛:照亮
C.遂相挈循涧行    挈:搀扶
D.至诚忏谢 谢:辞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但指其住处   其孰能讥之乎
B.予尾之行 邻之厚,君之薄也
C.乃得入穴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惆怅而返 吾尝跂而望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遂脱巾褫衣,导诸公行
我便摘下巾帽脱去长衫,带着诸位友人前行。
B.蛇行食顷,凡四五升降
大家沿着山路曲折而行约有一顿饭的功夫,共上下坡四五次。
C.僧取石左右击撞,或类钟声,或类鼓声
和尚拿起石块,左右敲击,一类发出钟声,一类发出鼓声。
D.往有用此水熟腥物者,泉辄伏
以前有人用这水煮腥臭的东西,泉水就消失了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摘星岭的山路陡峭难行,一位山僧却能像猿猴一样攀援藤条,疾速奔走。
B.后来作者常常拿出石砚给客人看,客人无不因我到过昆山灵壁而惊叹。
C.选文以作者与朋友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上方山的所见所闻。
D.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具有形象生动、晓畅易懂的语言风格。
【小题5】请概括原文一、二部分的主要景观。
【小题6】本文作者在第一部分第三自然段中用了大量笔墨记山洞游览,而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只有“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寥寥数句记后洞游览。二洞有什么相似之处?行文的详略为什么如此不同?
【小题7】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口 舌 代 心 者 也 文 章 又 代 口 舌 者 也 展 转 隔 碍 虽 写 得 畅 显 已 恐 不 如 口 舌 矣 况 能 如 心 之 所 存 乎 故 孔 子 论 文 曰 辞 达 而 已 达 不 达,文不文之辨也。(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