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松痴

史震林

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餱粮,策杖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入山益深松益奇。松之顶,可坐,可卧,可步,可跃;其倒枝横干,可梯,可桥,可栏。下可避雨雪,嚼其叶,甚甘。无虎豹蛇蝮害人之,有黄帝时青猿,不易见也。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则弃杖,攀援匍匐造之,疲且眩,卧于石,仰玩之。饥时,食餱粮,酌涧泉。粮尽,食松叶。有碧苔附松节,食之芳美。会日暮,寻山舍宿焉。弗,就松之偃盖者,跏趺①其下,以至晓。童苦之,弗肯从。

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至老兴益豪。胸次高旷,不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渊渊然,莫测其量也。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邀老人弗往,则每诡言得异松,述虚状给老人,老人惊,遂曳杖往。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②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

跏趺:佛教徒修行的一种坐法。 ②怀葛:乃无怀氏、葛天氏之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策杖步往探松
(2)无虎豹蛇蝮害人之
(3)弗 
(4)不名利
【小题2】在下列加点的词中,与“郡守额其居”中的“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倒枝横干,可,可,可
B.童
C.外植异松百余株
D.朝夕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松顶,可坐,可卧,可步  导得出。
B.不水  则吹笛于其下
C.寻山舍宿 虽百里访
D.不见也 和坦直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
(2)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
【小题5】文中所叙述的老人的行状,特别是划线句与我们曾学到过的________所创作的嗜酒的____________相似。
【小题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题目。(共8分)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词(6分)
①因往相(   )田  ②书(  )不数字    ③辄(  )深了人意。
④余戏(  )之曰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   )?⑥是日剧饮(  )而归。 
【小题2】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蔡葛山先生曰:“吾校《四库全书》,坐讹字夺俸者数矣。惟一事深得校书力。吾一幼孙,偶吞铁钉,医以朴硝等药,攻之不下,日渐尪弱。后校《苏沈良方》,见有小儿吞铁物方云剥新炭皮研为末调粥三碗与小儿食其铁自下依方试之,果炭屑裹铁钉而出。乃知杂书亦有用也。此书世无传本,惟永乐大典收其全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槐西杂志(二)》
【小题2】《四库全书》是古代哪位皇帝主持编修的?是指哪四库?(2分)

【小题3】这段文字叙述了依杂书药方排出幼孙误吞之铁钉一事。除此而外,你还能从中获悉哪些重要信息?(答两点)(2分)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问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④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 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剐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管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擒③;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

 (选自《刘大椭集》)

注:①疵颖(lèi ):缺点。②锓(qīn)板:雕板刻书。③拚( yǎn):通“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卒不获一以终其身 售:考中
B. 余出文相质 间:问或
C. 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 假:借助
A.而司城固不可问矣 :本来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项是(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 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 ①③⑥    8.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难。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退职归乡。
B. 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辞官后回到家乡。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见到。
C. 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流传。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惆怅忧伤。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选自《明夷待访录·原君》)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小题2】“伯夷叔齐”的事迹记录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流传久远,请简要说说这一典故。
【小题3】《原君》是《明夷待访录》中的名篇,《明夷待访录》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它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人?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19分)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①擉 (chuò):刺。   ②揜:同“掩”。    ③睅(hàn)然:瞪起眼睛,很凶狠的样子。
④ 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与鳄鱼食食:喂养
B.及后王德薄薄:浅薄
C.以种其子孙种:繁衍
D.是终不肯徙也徙:迁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驱逐鳄鱼决心的一组是( )(3分)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③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④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⑤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⑥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此段文字先以先王不容害人之物告之天下,再言后王声教薄微,毋怪潮州一带为鳄鱼所窃据。
B.韩愈在文中多次强调自己“刺史”的身份,斥责鳄鱼危害一方的罪行,表明自己的责任感和坚强决心。
C.韩愈被贬潮州,目睹了鳄鱼肆虐、食民咬畜、民困财乏的现状,于是写下此文,痛 斥地方官吏在驱逐鳄鱼方面的无作为,只顾自己享乐。
D.韩愈先言“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再以告诫的口吻催促其“南徙于海”,至文末方言及“若冥顽不灵”,则“皆可杀”,逐层推进,行文可谓精巧有致。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3分)
    
⑵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3分)

⑶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4分)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李桢《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吝惜
C.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D.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小题4】翻译李桢《六国论》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译文: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未加标点的句子断句(3分)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小题6】联系课文,指出杜牧、苏洵、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杜牧
苏洵
李桢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臣之所好者,
(2)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3)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4)良庖更刀[
(5)庖月更刀
(6)虽然,每至于
(7)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8)哉!吾闻庖丁之言
【小题2】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小题3】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小题4】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小题5】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小题1】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
【小题2】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小题3】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若 处 处 有 眼 则 似 窑 内 烧 成 之 瓦 器 有 尺 寸 限 在 其 中 一 隙 不 容 偶 闭 者 矣 塞 极 而 通 偶 然 一 见 始 与 石 性 相 符。

(选自《闲情偶寄》)

【小题1】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小题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代的    ▲  
【小题3】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