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19分)
祭鳄鱼文
韩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注释】
①擉 (chuò):刺。   ②揜:同“掩”。    ③睅(hàn)然:瞪起眼睛,很凶狠的样子。
④ 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与鳄鱼食食:喂养
B.及后王德薄薄:浅薄
C.以种其子孙种:繁衍
D.是终不肯徙也徙:迁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驱逐鳄鱼决心的一组是( )(3分)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③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 ④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⑤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⑥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此段文字先以先王不容害人之物告之天下,再言后王声教薄微,毋怪潮州一带为鳄鱼所窃据。
B.韩愈在文中多次强调自己“刺史”的身份,斥责鳄鱼危害一方的罪行,表明自己的责任感和坚强决心。
C.韩愈被贬潮州,目睹了鳄鱼肆虐、食民咬畜、民困财乏的现状,于是写下此文,痛 斥地方官吏在驱逐鳄鱼方面的无作为,只顾自己享乐。
D.韩愈先言“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再以告诫的口吻催促其“南徙于海”,至文末方言及“若冥顽不灵”,则“皆可杀”,逐层推进,行文可谓精巧有致。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3分)
    
⑵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3分)

⑶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21 05:3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说错误的是(  )
A.(睢园)绿竹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小题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
【小题3】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4】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9.C   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10.A 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11.B(无恨主之意。)12.D(虚实结合。)
三、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6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 , 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B.北海虽 , 扶摇可接    赊:遥远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家乡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二十岁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王勃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小题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借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典故说明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良好的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性。
B.选文第二段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到段尾,充分反映出王勃不忧不惧、昂扬奋发的人生观。
C.选文第三段开头部分反映了王勃坚守孝道、绝意功名的坚贞情怀。
D.选文最后一段反映了王勃参与滕王阁之会的荣幸之情,也表现出对在场宾客才华的推许。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