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辩

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音: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曰:“以封汝。”周公入家。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况号为君臣者耶?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辩:文体名,一般是通篇驳论,驳斥敌对的观点看法。②唐:西周国名。③寺:寺人,宦官。④缺缺者:耍小聪明的人。
(阅读指要)
本文对古书所记载的“桐叶封弟”一事质疑,批驳“天子无戏言”的妄见谬说,指出帝王言行要看其实际效果,不能将其神圣化。文章论证周密,辩驳犀利,言简意赅,别具一格。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曰(______)   (2)不可焉而已(______)
(3)是周公教王遂也(______)   (4)尚不能以此自(______)
【小题2】第四段中“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一句共有四个分句,请依次写出前三个分句。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补出的省略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周公)乃封小弱弟于唐。B.(王之弟)不当封耶?
C.若(周公)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D.(成王)封唐叔,史佚成之。
【小题4】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用文中的语句答题)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2)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都以糜百物;畦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手?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乎?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手哉!吾无取乎尔也

(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于圣 概:大略
②不得中庸以入尧、舜之道 由:沿着
天地之物也  特:只是
④是乎与我谋  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百物   糜:使……熟烂
人事乎 抑:还是
⑦吾陈于前矣  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  术:途径、原因
A.①⑦B.②⑧C.③⑥D.④⑤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节闵皇帝讳恭,字修业,广陵惠王羽之子也。母曰王氏。帝少有志度,事祖母、嫡母以孝闻。正始中,袭爵。位给事黄门侍郎。帝以元叉擅权,托称瘖病,绝言垂一纪。居于龙花佛寺,无所交通。永安末,有白庄帝,言帝不语,将有异图。人间游声,又云常有天子气。帝惧祸,遂逃匿上洛。寻见追蹑,送京师,拘禁多日,以无状获免。
及庄帝崩,尔朱世隆等以元晔疏远,又非人望所推;以帝有过人之量,将谋废立。恐实不语,乃令帝所亲申意,兼迫胁。帝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悦。及元晔至邙南,世隆等奉帝东郭外,行禅让礼。太尉尔朱度律奉路车,进玺绂。服衮冕,百官侍卫,入自建春、云龙门。
普泰元年春二月己巳,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群臣拜贺。礼毕,遂登阊阖门大赦。以魏为大魏,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罢税市及税盐之官。庚午,诏曰:“自秦之末,竞为皇帝,忘负乘之深殃,垂贪鄙于万叶。予今称帝,巳为褒矣!可普告令知。”
二年春闰三月,高欢败尔朱天光等于韩陵。
夏四月辛巳,高欢与废帝至芒山,使魏兰根慰喻洛邑,且观帝之为人。兰根忌帝雅德,还致毁谤,竟从崔陵议,废帝于崇训佛寺,而立平阳王修,是为孝武帝。
帝既失位,乃赋诗曰:“朱门久可患,紫极非情玩,颠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换。时运正如此,唯有修真观。”五月丙申,帝遇弑,殂于门下外省,时年三十五。孝武帝诏百司赴会,葬用王礼,加九旒、銮辂、黄屋、左纛,班剑百二十人。后西魏追谥节闵皇帝。

(选自《北史·魏本纪第五》,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于龙花佛寺,无所交通 交通:交往
B.拘禁多日,以无状获免  无状:没有礼貌
C.服衮冕,百官侍卫 侍卫:侍从护卫
D.兰根忌帝雅德,还致毁谤 毁谤:以言语攻击嘲讽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威阳 走:趋
B.妃嫔媵嫱,王皇孙     子:儿子
C.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 庾:屋外贮积的谷仓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独夫:这里指秦始皇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困困   积水成渊,蛟龙生
B.骊山北构西折   不敢言敢怒
C.奈何取尽锱铢   杳不知其所
D.朝歌夜弦,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小题3】翻译。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小题4】课文一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第1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三江五湖,控蛮荆而瓯越(①名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②连词,__________。③名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④动词,__________)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陈蕃之(①名词,__________。②名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③名词,__________)
(3)雄州列,俊采驰(①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②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
(4)台隍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①动词,_________。②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
(5)宇文新州之(①形容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
(6)十旬休假,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①形容词,_______。②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今义为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7)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①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②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今义为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8)童子何知,躬逢饯(①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今义为男孩子,泛指儿童。②形容词,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婆媳棋局

[唐]李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自谓天下无敌  谓:____________
灭烛  既:____________
【小题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层层指数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D.各言数十
【小题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白玉之环
A.良宵难遣,可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
C.明日覆其D.佳木而繁阴
【小题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10字以内概括回答。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忠良有异

吴兢

贞观六年,有人告尚书右丞魏徵,言其阿党亲戚。太宗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其事,言者不直。彦博奏称,徵既为人所道,虽在无私,亦有可责。遂令彦博谓徵曰:“尔谏正我数百条,以此小事,便损众美。自今已后,不得不存形迹。”

居数日,太宗问徵曰:“昨来在外,闻有何不是事?”徵曰:“前日令彦博宣敕语臣云:‘因何不存形迹?’此言大不是。臣闻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未闻不存公道,惟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国之兴丧,或未可知!”太宗矍然改容曰:“前发此语,已悔之。实大不是,公亦不得遂怀隐避。”徵乃拜而言曰:“臣以身许国,直道而行,必不敢有所欺负。但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太宗曰:“忠良有异乎?”徵曰:“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独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太宗曰:“君莫违此言,我必不忘社稷之计。”乃赐绢二百匹。

(选自《贞观政要·直谏》)

(简注)
①吴兢:唐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编修国史。撰有《贞观政要》。《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10卷40篇,8万余字。该书言简意赅地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房玄龄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等。②阿党:偏袒。  ③不直:不实。④不存形迹:不注意言行举止。形迹,仪容、礼貌。⑤君臣同气,义均一体:意为君臣同气相连,利害关系一致如同一人。
(阅读指要)
《贞观政要》以记言为主,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选文中唐太宗与魏徵的一席对话,栩栩如生地刻画出魏徵的正直无私、忠贞为国的形象,也表现出唐太宗的胸怀宽广、善于纳谏。
(阅读训练)
【小题1】魏徵是唐朝有名的谏臣,高中课本中我们学过他的名篇《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言者不直(__________)   (2)以此小事,便损众美(__________)
(3)已悔之(__________) (4)君莫违此言(__________)
【小题3】对于“因何不存形迹”,魏徵指出“此言大不是”,唐太宗也认为“实大不是”,为什么?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这样发展下去,只能使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
B.因为它客观上助长了小人诬害忠良的嚣张气焰,陷害无辜。
C.因为它只能造成大臣们谨小慎微,不顾国家大计,这于治国无补。
D.因为既已查明告发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就不应再追究魏徵责任。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温彦博认为魏徵虽公正无私,但他平日不注意言行,而给人留下话柄,因此也该受到责备。
B.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告诫魏徵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损害君王众多美德,以后进谏要注意影响。
C.魏徵不同意太宗对他的指责,认为如果君臣上下因怕授人以口实而谨小慎微,那么国家的前途将是危险的,既然以身许国,就应该直言而无所欺瞒。
D.唐太宗为魏徵的直谏所感动,并当面表示自己一定不忘社稷永存的大计,并赏赐了魏徵。
【小题5】根据文意,说一说魏徵所说的“忠臣”和“良臣”异在何处?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6)声断衡阳之 浦:__________________
(7)气彭泽之樽 凌:__________________
(8)天高地 迥:__________________
(9)识盈虚之有 数:__________________
(10)恭短引 疏: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①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______________
道也  动词,________________
焉,或不焉 动词,________________
伐我  名词,______________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    名词,________________
②传
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师道之不也久矣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凭君语报平安 动,________________
又诈为诏书,以奸朱安世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六艺经皆通习之 名词,______________
③道
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________________
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   名词,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  名词,________________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名词,________________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名词,________________
从骊山下,芷阳间行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君子非异也   生:生命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则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脱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