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予 |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学书。稹九岁能属文。十五岁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稹性锋锐,见事风生。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于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士元追之,后以箠击稹伤面。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征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夐然与古为侔,遂盛传于代,由是极承恩顾。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 恶:厌恶。 |
B.稹欲追摄,擅令停务 摄:拘捕。 |
C.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 讽:嘲讽。 |
D.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 鄙:轻视。 |
A.即日上疏论谏职 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
B.稹并劾奏于法 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
C.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 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
D.既以俊爽不容于朝 宫中呼为元才子 |
A.元稹作为谏官尽职尽责。议论西北边防事务等朝廷大事,皇上召见他并询问治理策略,可又忌恨他,贬他出京,让他作了河南县尉。 |
B.元稹先后弹劾过违规擅自收税的节度使、杖毙县令的观察使、违制让丧柩停放邮舍的节度使,还让做违法事的河南尹停止处理政务。 |
C.元稹和白居易友善,都善于作诗,时称“元、白”;二人遭贬后经常互赠诗作,唱和应答,其流离放逐之情,很是凄婉。 |
D.唐穆宗很欣赏元稹的诗作,看到他的连昌宫辞等百余篇,非常高兴,当天就调任他作祠部郎中、知制诰;元稹也不负圣望,辞诰盛传于当时。 |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剧,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二)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三)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卷五)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据此,是交构之渐 渐:兆头 |
B.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事物 |
C.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 |
D.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器:器物 |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
A.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
B.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
C.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
D.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剧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
B.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倒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
C.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王羲之
房玄龄①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③,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官,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简注)①房玄龄(579-648):字乔,齐州临淄人。唐初大臣。贞观中任中书令,他与杜如晦、魏徽等同为唐太宗的重要助手。曾受诏重撰《晋书》。②辩赡:说话条理清楚,理由充足。③东土:这里指浙江一带。
(阅读指要)
本文主要写王羲之的性格任性率直,又写他的书法为世人所重。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写人,文笔简练,叙写生动。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骨鲠称(____________)(2)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____________)
(3)笼鹅而归(____________)(4)门生惊懊者累日(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羲之幼讷于言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B.①论者称其笔势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
C.①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
D.①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②其书为世所重 |
(1)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任率”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③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⑥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1)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⑦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圣益圣,愚益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小学而大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位卑则足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欲
对此欲倒东南倾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欲因之梦吴越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青青兮欲雨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
世间行乐亦如此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须行即骑访名山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忽
迷花倚石忽已暝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魂悸以魄动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
古来万事东流水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尚
谢公宿处今尚在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苦
艰难苦恨繁霜鬓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苦而功高如此 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回
渚清沙白鸟飞回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朕车以复路兮 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流到海不复回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言
感斯人言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命
遂命酒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曰《琵琶行》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为
因为长句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为《霓裳》后《六幺》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君翻作《琵琶行》 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夜闻君琵琶语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听仙乐耳暂明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数
使快弹数曲 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曲红绡不知数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⑭转
转轴拨弦三两声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徙于江湖间 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坐促弦弦转急 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胜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2)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举酒属客(《赤壁赋》)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张衡传》)
(3)穷
穷岛屿之萦回
响穷彭蠡之滨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无穷无尽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穷则独善其身
(4)益
老当益壮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苏武传》)
(5)引
控蛮荆而引瓯越
恭疏短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而不发
(1)时运不齐①,命途多舛②(①形容词,_________。②形容词,________)
(2)屈①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②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①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②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3)所赖君子见机①,达②人知命(①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_。今义为看机会,看形势。②形容词,_______)
(4)老当益①壮,宁②移白首之心?穷③且④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①副词,_______。②副词,_______。③形容词,________。④连词,___________)
(5)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连词,__________)
(6)北海虽赊①,扶摇可接;东隅②已逝,桑榆非晚(①形容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_)
(7)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__。今义为狂妄而放肆)
(8)等①终军之弱冠②(①动词,_________。②名词,__________)
(9)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名词,________)
(10)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动词,_________)
(11)他日趋庭,叨①陪鲤对;今兹捧袂②,喜托龙门(①动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___)
(1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
(13)敢竭鄙①怀,恭疏②短引③(①形容词,_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③名词, _)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慄②。其隙也,则施施(yíyí)面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夜,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③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④,若垤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⑥累积,莫得遯隐⑦。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⑧为类;悠悠乎与颢气⑨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⑩。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⑪。是岁,元和⑫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简注)①僇(lù)人:同“戮人”,即有罪的人。当时作者因王叔文案而被贬官到永州,故以此自称。②惴慄:害怕得发抖。柳宗元被贬官后,继续受到守旧派的攻击,所以他在永州一直惶恐不安,害怕遭受到更大的迫害。③袵席:席子,坐席。④岈然:凸起的样子。洼然:低陷,凹下的样子。⑤若垤(dié):好像小土堆。⑥攒:簇聚。蹙:压缩。⑦遯隐:隐藏。遯,同“遁”,逃道。⑧培:小山丘,小土堆。⑨颢气;“颢”同“灏”,浩。⑩万化:自然万物。冥合:暗合,自然吻合,浑然一体。⑪志:通“誌”,记。⑫元和四年: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阅读指要)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文章记述了作者登临西山所见的广阔宏伟境界,以及贬官后忧惧心情借此而淡化的精神感受。作者在写西山美景之前,先写他自以为已经占有永州所有的美好山水。这样写,主要是用来显示西山的奇丽独特。作者还有意突出西山之“怪特”、“不与培为类”的品性,显然是为暗喻他那耻与肖小为伍而卓然独立的高洁品德。作者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感情与山水描写结合起来,通过对幽丽清奇的山光水色的精心描绘,暗写出自己长期遭受迫害的满腔幽愤。本篇描摹真切,寓情于景,笔力矫拔,是山水游记的佳作。
(阅读训练)【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居是州,恒惴慄(______) (2)觉得而起,起而归(______)
(3)斫榛莽,焚茅茷(______)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皆在袵席之下”句中“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峌若穴 |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 |
D.故为之文以志 |
【小题4】末段中写酒醉的一笔,点出了文题中的________字。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①,居是州,恒惴慄②。其隙也,则施施(yíyí)面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夜,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③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④,若垤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⑥累积,莫得遯隐⑦。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⑧为类;悠悠乎与颢气⑨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⑩。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⑪。是岁,元和⑫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
(简注)①僇(lù)人:同“戮人”,即有罪的人。当时作者因王叔文案而被贬官到永州,故以此自称。②惴慄:害怕得发抖。柳宗元被贬官后,继续受到守旧派的攻击,所以他在永州一直惶恐不安,害怕遭受到更大的迫害。③袵席:席子,坐席。④岈然:凸起的样子。洼然:低陷,凹下的样子。⑤若垤(dié):好像小土堆。⑥攒:簇聚。蹙:压缩。⑦遯隐:隐藏。遯,同“遁”,逃道。⑧培:小山丘,小土堆。⑨颢气;“颢”同“灏”,浩。⑩万化:自然万物。冥合:暗合,自然吻合,浑然一体。⑪志:通“誌”,记。⑫元和四年: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阅读指要)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文章记述了作者登临西山所见的广阔宏伟境界,以及贬官后忧惧心情借此而淡化的精神感受。作者在写西山美景之前,先写他自以为已经占有永州所有的美好山水。这样写,主要是用来显示西山的奇丽独特。作者还有意突出西山之“怪特”、“不与培为类”的品性,显然是为暗喻他那耻与肖小为伍而卓然独立的高洁品德。作者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感情与山水描写结合起来,通过对幽丽清奇的山光水色的精心描绘,暗写出自己长期遭受迫害的满腔幽愤。本篇描摹真切,寓情于景,笔力矫拔,是山水游记的佳作。
(阅读训练)【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居是州,恒惴慄(______) (2)觉得而起,起而归(______)
(3)斫榛莽,焚茅茷(______) (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皆在袵席之下”句中“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山水之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B.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峌若穴 |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 |
D.故为之文以志 |
【小题4】末段中写酒醉的一笔,点出了文题中的________字。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