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面的通假字。
雨霁
当前题号:1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常:__________。
②师:__________。
③之徒:__________。
④不必:__________。
⑤六艺:__________。
经传:__________。
⑥道:__________。
⑦以:__________。
⑧贻: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对此欲倒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②云青青兮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边落木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闻舟中弹琵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遂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⑦一夜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林兮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⑨艰难苦恨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商人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台隍夷夏之交 枕:__________________
(2)序属三秋   三秋:__________________
(3)俨骖騑于路 上:__________________
(4)披绣   闼:__________________
(5)山原其盈视 旷: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三江而五湖 襟: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
(2)凤   腾:__________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__
(3)雄州列,俊采驰   雾:__________________   星:__________________
(4)望长安于日下,吴会于云间   目: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名词的活用
①吾从而名词的意动用法_,_以……为老师_
②吾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圣人也亦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君子不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孔子郯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解释文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俨骖騑于上路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
(5)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
当前题号:7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小学教育。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当前题号:8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课文2~4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时维九月,序三秋(动词,____________)
(2)潦水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①名词,____________。②连词,__________)
(3)骖騑上路,访风景于崇(①形容词________。②名词,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______。今义为走上路程;动身。④名词,________)
(4)层峦耸翠,出重霄;飞阁流丹,临无地(①名词作状语,____。②名词作状语,_______)
(5)鹤汀凫渚,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冈峦之体势(①动词,_______。②动词,______)
(6)披绣,俯雕,山原旷其盈视,川泽骇瞩(①名词,_______。②名词,______。③形容词,______。④_______)
(7)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名词,_________)
(8)云明(①通“__________”。③________。④名词,__________)
(9)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①副词,____。②名词,_____)
(10)遥襟畅,逸兴飞(①副词,________。②形容词,_______)
(11)四具,二并(①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②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
(12)望长安于日下,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夭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甚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相州人情险诐,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释: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当吾宗(__________) (2)其俗颇(__________)
(3)臣自废黜(__________) (4)聪有闻者(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儿有风骨B.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D.招致山东大儒
【小题3】把第④段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第③段中的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