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婆媳棋局

[唐]李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自谓天下无敌  谓:____________
灭烛  既:____________
【小题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题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层层指数B.石篑数为余言
C.则凡数州之土壤D.各言数十
【小题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白玉之环
A.良宵难遣,可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
C.明日覆其D.佳木而繁阴
【小题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10字以内概括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4 01:02: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蓟门关,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北。②燕台: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台上,以重金招天下贤士。③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小题1】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台,立刻被眼前的客人所震惊,喧嚣的歌舞声响彻威武的汉家营。
B.颔联写原野上,万里积雪闪着寒光,在边关曙色中,只见军旗高挂,迎风飘扬。
C.颈联写战场上的风火使月亮黯然失色,海边云雾缭绕着的群山簇拥护卫着蓟门关。
D.尾联写诗人感想:虽然少年时比不上班超投笔从戎,但如今愿学终军请缨建立功勋。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对仗工整,写积雪连绵万里,寒光闪闪,战旗飘飘,动静结合,意境开阔,遍地特征突出。
B.颈联“侵”“拥”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烽火无情、云山有情,为下面抒情作铺垫。
C.尾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投笔吏”,二是“请长缨”,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深化了主题。
D.本诗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立功报国壮志,气势雄豪,蓬勃向上,催人奋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王官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故居在战乱后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恋吾庐”是从陶渊明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点化而出。
B.颔联婉曲地表明了终老山林之志。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下句是作者深人的反思、沉痛的忏悔,说自己过去不应当躁于进取,出去做官,如今回来了,也就永远再不出去做官了。
C.颈联互文见义,上句以静衬动,下句静态描写,描绘孤屿留痕、水涨春池、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D.尾联通过用典,进一步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要像法真那样做逃迹的隐士,与扰攘争夺的政治绝缘,啸傲山林,来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