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鲁迅(1881-1936)
- 《阿Q正传》
- 《孔乙己》
- 《拿来主义》
- 《记念刘和珍君》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艾青(1910-1996)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中。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
B.古人的名与字意义往往或相同,或相反,或相关。韩愈、苏轼、柳宗元的名与字的意义都相反,杜牧、辛弃疾、周瑜的名与字的意义则相关。 |
C.欧·亨利,美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与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反映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并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
D.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乐章、诗余、乐府、琴趣、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词按长短又可分成: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
文学常识填空。
[仙吕]寄生草·祥林嫂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上面这首散曲所写的祥林嫂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 中的人物,这篇小说选自他的小说集 。
[仙吕]寄生草·祥林嫂
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篷尚未进尘芥堆。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上面这首散曲所写的祥林嫂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 中的人物,这篇小说选自他的小说集 。
下列对《祝福》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对祥林嫂追问死后是否有鬼神一事支吾不清,表明了“我”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的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
B.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两颊还是红的”,说明她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次来鲁镇“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还带些泪痕”,说明她青春活力已消失,而且精神受到严重挫伤。 |
C.鲁四老爷憎恶祥林嫂是寡妇,鲁镇的很多人也鄙弃她寡妇再嫁,但柳妈是个善女人,好心教她去捐门坎,免去死后受苦。 |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渲染了热烈的祝福气氛,反衬了祥林嫂惨死的悲凉,在冷静的语调中蕴含了无限的激愤。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文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源于社会的黑暗和人心的麻木,但祥林嫂的死与“我”的冷淡也有十分重要且直接的关系,这篇文章其实也是作者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拷问。 |
B.“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作品开头的一首小诗,算得上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对知音的期盼,对读者的诱惑。 |
C.《琵琶行》是一首雅俗共赏的感伤诗,两个人物,一曲一词,合演一首千古绝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沦落天涯,怀才不遇的孤寂愁苦无奈之情。 |
D.《老人与海》取材于一古巴渔民的真实经历,是海明威于晚年证明自己创作实力的中篇杰作,小说的主人公是具有“硬汉”精神的桑地亚哥。 |
下面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阕中,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 |
B.《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抒发了作者哀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悲愤之情。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
C.《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脱胎于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 |
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严守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要求,不动声色的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所见到的情景冷静客观地展现出来。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其作者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在诗歌创作上他属于“创造社”,该社的主要成员还有闻一多、戴望舒等。徐志摩的主要作品有《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
C.《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文集《随想录》。体现了巴金一贯的“以小见大”的特点,通过一只小狗的遭遇,深刻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形势。 |
D.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纪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在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1918年,他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用“鲁迅”作笔名。 |
B.“三部曲”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作品。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家》《春》《秋》,意大利但丁的《神曲》三部曲是《地狱》《炼狱》《天堂》。 |
C.史书有不同的体例,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述历史,如《战国策》;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后汉书》。 |
D.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结构上,一篇新闻作品可以分为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对其创作甘苦的自我慨叹。 |
B.《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入《呐喊》。 |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
D.“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
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记念刘和珍君》以作者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边叙边议,是一篇记叙、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完美的文章。 |
B.《小狗包弟》一文思路清晰,行文自然;以身边琐事入文,抒发了真挚的情感,在构思上做到了以小见大。 |
C.《包身工》一文,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来揭露丑恶现实的一篇小说。 |
D.《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篇幅虽然非常简短,但文意深刻、高远,格调高雅,气势雄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