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鲁迅(1881-1936)
- 《阿Q正传》
- 《孔乙己》
- 《拿来主义》
- 《记念刘和珍君》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曹禺(1910-1996)
- 艾青(1910-1996)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名著情节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繁漪、觉慧、傩送分别是曹禺《雷雨》、巴金《家》、沈从文《边城》里的人物。 |
B.小说情节的巧妙安排,如《祝福》的倒叙、《清兵卫与葫芦》的摇摆、《牲畜林》的延迟等等,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增强故事性,吸引读者。 |
C.《红楼梦》中,宝黛初识时似曾相识,心有灵犀。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宝玉的爱情逐渐专一,他在沁芳闸桥边与黛玉共读《牡丹亭》,并借其中的曲词来表明心迹。 |
D.在《哈姆莱特》中,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哈姆莱特安排了一场“戏中戏”,授意演出《捕鼠机》一剧,剧中主人公的死与克劳狄斯谋害其兄的情况十分相似,不等戏演完,克芳狄斯便惊惶离去。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指十五国风,“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种形式。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则属散套。 |
C.元明清三代的小说成就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尤以章回体长篇小说光辉夺目。继元明两代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后,清代又产生了《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长篇小说名著,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让后世学者对它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 |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这些作品后来被收入小说集《呐喊》中。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
B.鲁迅先生,字豫才,他的作品《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后收录在小说集《呐喊》中,《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
C.海明威,英国小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等。 |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兼善各种体裁的诗歌,尤以古体诗为精。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题目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⑦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⑧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⑨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小题1】文中第③段中用尼采来议论,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想证明什么?
【小题2】试分析文中“抛来”“抛给”“送来”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
【小题3】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将鱼翅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将鸦片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烟灯烟枪比作 ,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姨太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小题4】下列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⑤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⑥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⑦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⑧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⑨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小题1】文中第③段中用尼采来议论,是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以此想证明什么?
【小题2】试分析文中“抛来”“抛给”“送来”之间的差异,及其作用。
【小题3】请在下面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作者在论证中采用了比喻论证,将鱼翅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将鸦片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烟灯烟枪比作 ,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将姨太太比作 ,作者主张的态度是 。
【小题4】下列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一概反对将我们的国家国宝,乃至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到欧洲。 |
B.鲁迅认为拿来主义者关键不是拿来,而是其要有沉重、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素质。 |
C.第⑤段中“清醒的青年们”是指原先热衷洋货的时尚青年。 |
D.第⑦段中“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是指那些与腐朽没落的阶级决裂的彻底革命者。 |
简答题
【小题1】《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女子及宝玉第一次结诗社,进行了哪些结社活动?
【小题2】鲁迅的作品《药》采用了“明暗双线”的结构,分别是指哪两条线索?双线是通过什么交织在一起的?
【小题1】《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大观园众女子及宝玉第一次结诗社,进行了哪些结社活动?
【小题2】鲁迅的作品《药》采用了“明暗双线”的结构,分别是指哪两条线索?双线是通过什么交织在一起的?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他的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作品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等,《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
C.余光中,当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有诗《乡愁》,散文《听听那冷雨》。 |
D.汉乐府诗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中不少诗章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而《西洲曲》和《孔雀东南飞》两首乐府诗更是被人们誉为是“乐府双璧”。 |
对下列句子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庸人”不敢正视现实,浑浑噩噩,麻木健忘,苟且偷生,客观上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鲁迅对这些人持有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庸人”不敢正视现实,浑浑噩噩,麻木健忘,苟且偷生,客观上使“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得以维持。鲁迅对这些人持有既同情又批判的态度。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伟绩”和“武功”是反语,这句话把中外反动派的屠戮暴行与“三一八”屠杀女学生这事进行对比,对段政府的罪行加以揭露和讽刺。 |
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文句抒发了鲁迅深沉、激越的感情,其中有对国人麻木的焦虑,对民族前途的担忧,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与激励。 |
C.“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的木材,却只是一小块,但情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比喻,说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需要付出血的代价,“三一八”惨案就是一个实例。 |
D.“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小题2】你认为第①段“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分别比喻什么?
【小题3】第③段开头强调指出“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的分析。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③我已经说过: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④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⑤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小题1】文中画线词语“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闲人”分别作何理解?【小题2】你认为第①段“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分别比喻什么?
【小题3】第③段开头强调指出“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