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chū lì):指无用的木材。③矧(shěn):况且,何况。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水涤磨之( )    ②历园中竟日( )
类此   ( )    ④元素楷书( )
【小题2】选出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家人之哄然    延陵季子有上国之使
B.矧灵物者 涕泣谋禁卒
C.悲予志 终其身不弃
D.今士胡不幸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选出和“每不为造命者所知”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史朝夕狱门外B.一旦异于今日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何哂之有
【小题4】选出和“不能一庐”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A.予当引决B.与先君子
C.且庸人尚D.日思其位
【小题5】翻译句子。
①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
②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第三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画龙点睛。
C.阿留如此愚笨无能,尚有可取之处,有力地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废物,更无废人的观点。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谴使取之江南。虫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谴觅,入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虫跃出,为鸡啄食。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

(选自《明朝小史》)

【小题1】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谴使取之江南
【小题2】这则短文与课文《促织》比较,内容上的共同之处在于_______;文体特点则不同,短文_______《促织》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缓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属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结合诗句说明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200字)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陶庵先生传

高攀龙

陶庵先生者,归子季思也,苏之昆山人。名子慕,字季思。其父故太仆震川先生,讳有光。归子儿时即有至趣,尝挂酒衣带间,见一卉一石佳者,辄引酒自赏。其余童孺所弄一切,睨视无所。及长,苦心为文词。有境必诣其奥,有致必极其微。

辛卯举南畿。乙未从京邸交于嘉善吴子志远,过锡山,交于高子攀龙。三人相得欢甚。时高子筑室于蠡湖之上,曰水居;吴子筑室于祥荡之上,曰荻秋。归子既三对公车不第, 又两丧妇,得羸疾,筑室于昆之西村,曰陶庵。三子者,递相过从,几席湖山,衣被风月, 饮食图史。见者以三人相对一室,终日默然自,而不知其所事也。   

然归子病相,寻不已,遂屏迹陶庵。陶庵者,缚茅为屋,插槿为墙,屋后树梅,庭菊杞。室中琴一张,书数百卷,一炉一药囊一瓶粟,他无长物。归子鼓琴读书,晏坐默识。 穷天地之无垠,察品物之有自,陶然不知身之病也。时复行唫溪畔,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客至,煮蔬沽醑而已。其《陶庵仪载集》中:“归子自居陶庵,不与衣冠之会,不诣府县,不受当路问馈,不为宗党争讼伸白,不为子侄应试干请。”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尘念之从何去也。见其人未闻其语,不知和气之从何来也。饮食焉,笑语焉,退而慨然以叹,油然以思。此所以为陶庵也。

或问高子曰:“归子何以愿学陶也?”高子曰:“嗟乎!使归子而得志,所谓断断休休者。其人与而以病废所自餍足者,东篱南山之味而已。此诚天下高士也。而使归子以高士名,则世不幸也!”昆山令王公时熙尝造归子,屏驺从载酒肴而往。归子欣然纳之。清言弥 日,时以为白衣之致。及卒,学者称为陶庵先生,而以传属高子。高子谓吴子曰:“惟子则能传归子矣。”吴子曰:“子第传之,凡人之美,人惧溢,归子不惧天下之美,备是矣。” 高子曰:“予惧予之得其郛郭而遗其神理也。”吴子曰:“不然,归子如冰壶,内外莹彻,其郛郭者,其神理也。”高子曰:“善。”归子有一子名奉世。归子得年四十有四,其卒以丙午 十二月二十日。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视无所  屑:轻忽
B.终日默然自 怡:快乐
C.庭菊杞    艺:种植
D.归子不天下之美    溢:超出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季思儿时就与众不同,他曾在衣带间拴着酒瓶,见到美丽景色,独自饮酒欣赏。
B.归季思命途多舛,三次参加礼部考试均未考取,前后妻子均去世,自己还患羸疾。
C.归季思身无长物,然而鼓琴读书,览物从容,作小诗自娱,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
D.归季思德配其人,吴志远认为作传时可以放大其美德,这才打消了高攀龙的顾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子者,递相过从,几席湖山,衣被风月,饮食图史。
(2)客有至陶庵者,登其堂未见其人,不知尘念之从何去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归季思被称为陶庵先生的原因。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①朱夏:夏季。②“廷尉董崇相”:董祟相,即董应举,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廷尉。廷尉,汉代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⑧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第一段中的“极热”、“冷极”分别指什么?
“极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
“冷极”悬指: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三段的划线句“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世间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D.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小题4】本文和《病梅馆记》都写“梅”,分析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想要借“梅”来表达怎样的想法。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明)曹学佺

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境盘礴,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不入耳。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为病也?

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或为岚翠招之,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其兴之所,及乎境之所奏,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也。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是宜记。

(注释)①故实:即典故。②盘礴:指意欲全神贯注于绘画。③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④奏:通“凑”。会合。⑤合作:合于法度之作。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法既不伤,于境复 (2)惟随其兴之所
【小题2】下列句子与例句“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理,非吾业也。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D.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
【小题3】简析第②段谈绘画之理的作用。
【小题4】阅读第③段,指明作者所说的“合作”的具体所指。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报刘一丈书(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上下相孚①,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②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③,以此长不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注释] ①孚:信任。  ②刺:名片。③褊衷:狭窄的心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公倦,客矣   谢:谢绝
B.然后命吏纳之,则又拜    再:两次
C.官人幸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顾:回头看
D.以此长不悦于长吏 见: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不忘老父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入之   余扃牖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间道经门,则亦掩耳闭目   吾无意于人世矣
D.至“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   吾一日长乎尔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作者对长者“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的称赞深表感谢,同时,又谦虚地表示自己做得还很不够。
B.“相公(权者)”气焰赫赫,贪污纳贿却又骄横虚伪,他是黑暗势力的代表。作者着重刻画他的傲相、伪态。
C.“守门人(门者)”狐假虎威,敲诈勒索,是一个贯会仗势诈钱的狗腿。对求进者是千方的刁难,神气得不得了。但是一得到银子盛怒全消。
D.本文的形象性和讽刺性很突出。画出了官场现形记的漫画,展示出一个上骄下谀的群丑图。“干谒求进”的典型化情节,突出了官场的实质,达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燐。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乃
B.则
C.然
D.因
【小题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
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
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
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
【小题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
【小题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③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信,通“伸”,伸张。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之
B.其
C.以
D.而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有种别致的风情。
B.夷人没有高车大殿和繁密的礼仪,缺少教化。
C.最为难得的是,夷人保留了质朴纯正的天性。
D.判断夷人“陋”与“不陋”,重在看其本性。
【小题3】分析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
【小题4】第③段说理逐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龙鸣山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洞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天干和地支在我国古代有广泛用途,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丙子”,就是使用干支来纪年。
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
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