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洪汝含《鼓山游记》序

(明)曹学佺

①作文游山记最难。未落笔时,搜索传志,铺叙程期,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但数别人财宝而已,于一种游情了不相关。即移之他处游亦可,移之他人游亦可。拘而寡韵,与泛而不切,病则均焉

②记游如作画,画家必须摹古,间复出己意着色生采,自然飞动。及乎对境盘礴,往往难之。乃以为画不必似,盖远近位置,木石向背,逼真则碍理,两不入耳。法既不伤,于境复肖,又何以似为病也?

③友人洪汝含氏,作《鼓山游记》。余读之,初若不汲汲于游者。或为岚翠招之,或为友朋动之,或自崖而返,或登顶者再。惟随其兴之所,及乎境之所奏,故其为记,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与夫年月里数之所役使。神情满足,气色生动,嘻笑戏谑,皆成文章。以如意之笔术,夺难肖之画工。此所谓合作也。噫!汝含氏之游,可谓乐矣,是宜记。

(注释)①故实:即典故。②盘礴:指意欲全神贯注于绘画。③岚翠:山气呈现的翠绿。④奏:通“凑”。会合。⑤合作:合于法度之作。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法既不伤,于境复 (2)惟随其兴之所
【小题2】下列句子与例句“亦不为传志故实之所窘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理,非吾业也。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D.洋洋洒洒,堆故实于满纸。
【小题3】简析第②段谈绘画之理的作用。
【小题4】阅读第③段,指明作者所说的“合作”的具体所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8:4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教 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情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也;神而明之,则存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 得无:是不是。
B.往来街衢,步礼节  趋:小步快走。
C.其仪节,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D.此其大也 略:大的方略、谋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毋躁急,毋荡而嚣 襟三江带五湖
B.习礼之日,免课仿 何为其然也
C.久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D.神而明之,则存其人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B.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一、二句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后三句是对教员和学校提出的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每日清晨诸生必先参揖,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揖”为相见礼,站立姿态,不需跪拜。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 作 课 仿 次 复 诵 书 讲 书 次 歌 诗 凡 习 礼 歌 诗 之 数 皆 所 以 常存 童 子 之 心 使 其 乐 习 不 倦 而 无 暇 及 于 邪 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
(2)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雨后观韩子诗集记
(明)杜濬
金陵有二客,一圣秋韩子,处潭水上;一于皇杜子,处台城下。二客游处若兄弟欢,无浃旬不相见也,有之,则于今岁之五月。
是月大雨,为故老所仅见。其雨无注,直倒倾迸下耳。凡水倒倾宜立尽,而是雨砰石訇澎湃,无呼吸间断,至连二十余昼夜。则百堵俱仆,以助其声,如属耳瞿塘,震惊不绝。雷霆狎昵,蛙蚓放肆,横流莫御,短垣尽撤。虽内外相望,而咫尺无路;虽尔汝相对,而告语不辨
维时杜子踞坐危石,西向望注,念久别韩子,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以济者,则韩子遣力馈米,才一通问,无恙焉。然雨固自如。窃计此生与韩子长当索处,沉霾昏垫,无复睹白日时,已而忽白日,杜子则冁然以喜,曳杖而出。见乱流之归于壑者,潨潨然其立尽欤?迤而南为北门桥,屠沽纷然,操作一新。然积雨之后,腥膻愈不可耐。趋过之,折而西出。行一小巷巷尽为旷野草树弥空如绿云掩冉烟流其上泉贯其下俯视碎日金沙玲珑为之心目交畅行之惟恐其尽。从此数里,升降绿中。陡一岗望见潭水矣,向之窈然而深者,今在人履下也。然满而不溢,有隐者之德,虽阴霖稽天,庸能害是乎?吾爱之敬之,徘徊很久,然后取微径,瞻独树,韩子之庐斯在,韩子之人斯在,相见而喜可知也。
于是为余酌苦茗,炊脱粟,酒四五行,纵谈极欢,然余心怦怦,觉尤有异。韩子乃徐出其自定诗集十种,授余观之。余察其言,深灵警奥,传世复古之道具是,乃蹶起而握韩子手曰:“凡余两人之所以不终于沉霾昏垫者,其以是物乎?虽有他乐,吾不敢观。则今日之遭,可贺也已,亦可记也已。”
【注】①浃(jiā)旬:十天。②昏垫:昏沉。③冁(chǎn)然:笑的样子。④潨潨然:形容乱流归壑貌。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客游处若兄弟欢 游处:出游之时。
B.如属耳瞿塘,震惊不绝    属耳:耳朵连接。
C.屠沽纷然,操作一新 操作:装饰。
D.虽阴霖稽天 稽天:连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二客游处若兄弟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B.忽顾见波流中若有人负重而泅以济者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见乱流之归于壑者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D.相见而喜可知也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叙事,文笔简练,写韩子与杜子虽然分处两地,但是情意深厚,以此总领全文;而文中的杜子其实就是本文的作者杜濬的自称。
B.第二段描写,极尽夸张手段,形象地渲染了暴雨声势之大,时间之长以及洪水之泛滥,为下文两人不顾暴雨、洪水的阻隔而相见作了有力的铺垫。
C.第三段先写暴雨、洪水中韩子不顾危险负重泅渡而来,为杜子送来米粮;而我在暴雨过后,也不顾洪水阻挡急切回访韩子:两人的深厚友情可见一斑。
D.末段点题,赞美韩子之诗意义非凡,点明本文写作动机,并借助语言描写含蓄地揭示了本文主旨:只要心中有追求,再艰苦的环境也无法将人埋没。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行一小巷巷尽为旷野草树弥空如绿云掩冉烟流其上泉贯其下俯视碎日金沙玲珑为之心目交畅行之惟恐其尽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内外相望,而咫尺无路;虽尔汝相对,而告语不辨。
(2)凡余两人之所以不终于沉霾昏垫者,其以是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