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词
(明)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小题1】从体裁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 B.近体诗 | C.歌行 | D.诗余 |
A.卖花郎的盆栽枝叶繁茂青翠,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
B.挑着花担一路前行,卖花郎的脚步轻盈如春风一般。 |
C.日暮之时,因担上有余花,卖花郎心情孤寂而无奈。 |
D.卖花郎普通平凡,养花有法,诚恳厚道,乐观自足。 |
夜航船序
〔明〕张 岱
①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②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③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④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⑤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⑥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小题1】作者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的原因是。【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少见世面的粗俗的人,其学问是事先记忆准备而成的。 |
B.当时的人们把那些能毫无差错地背诵一大堆人名的人就当作是博学才子,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
C.作者认为其实忘记一些古人的姓名,对于学问是没有任何妨碍的。 |
D.本文反对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学,提倡对“有关文理”的知识要认真记取。 |
【小题5】序文,一般是交代成书经过,写作目的或命名缘由的,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作者将书命名为《夜航船》的原因是。
独坐轩记
(明)桑悦
①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②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①,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③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②,迎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迎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册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注释)①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②酬酢:宾主相互敬酒。为古礼仪的一种。【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少加褒贬(____________) (2)而荫万间之广厦也(___________)
【小题2】桑悦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3】第②段划线句对独坐轩周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4】对第③段“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心无杂念、胸怀开阔是因其将家安置在太行山脚、东海之滨。 |
B.如果能够来到太行山、面朝东海,那么就可以摈弃世俗烦扰之事。 |
C.作者心中没有俗念,并想象自身处于太行山和东海,故心胸开阔。 |
D.作者不想凡俗之事,心胸越来越开阔,就像左靠太行,右对东海。 |
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①嘉靖戊申,秋七月二十五日夜,雷雨大作,万艘震荡。平明开霁,则河水增高四五尺矣。余与褚生泛小初,如陈渡,临流歌啸,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思。因咏《秦风•蒹葭》三章,则宛如目前风景,而所谓伊人者,犹庶几见之。
②且秦时风俗,不雄心于戈矛战斗,则痒技于猃歇射猎。至其声利所驱,虽豪杰亦且侧足于寺人、媚子之间,方以为荣而不知愧。其义士亦且沈酣豢养,与君为殉而为可赎。 盖靡然矜侠趋势之甚矣。
③而乃有遗世独立,澹乎埃瑾之外若斯人者,岂所谓一国之人皆若狂,而此其独醒者欤?抑亦以秦之不足与,而优游肥遁,若后来凿坏、羊裘之徒者,在当时固已有人欤?
④余独惜其风可闻而姓名不着,不得与凿坏、羊裘之徒并列隐逸传。然凿坏、羊裘之徒以其身而逃之,《蒹葭》伊人者乃并其姓名而逃之,此又其所以为至也。
⑤噫嘻!士固有不慕乎当世之荣,而亦何心于后世之名也哉?因慨然为之一笑,遂书以示褚生。
(选自明唐顺之《荆川先生文集》)
(1)《秦风•蒹葭》中的“风”指的是一地的 。(2)对第②段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概世上同情侠士的趋势越来越颓废了! |
B.大概世上夸耀侠士的风气越来越盛行了! |
C.大概世上夸耀侠士的风气越来越堕落了! |
D.大概世上同情侠士的风气越来越风靡了! |
(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5)纵观全文,概括唐顺之“书以示褚生”的意图。
①钱士贵,字符冲,奉贤高桥人。万历庚戌进士,授进贤知县。丁忧服阙补上饶,以治行。征拜御史,寻谢病归。崇祯改元,以原官起用。遣督蚀,还,掌京畿道。寻迁南大理寺丞,以疾告者。十年,起应天府丞,迁南太常卿,召为刑部右侍郎,未至卒。
②初,以御史征也,时“移宫、红丸、梃击”三大案,狱久未定,下廷臣议,士贵议曰:“选侍①移宫在停封一月后,既无垂帘之举,而迹涉疑似,阁臣顾不力争,泄泄以处,何以压服众心。李可灼妄进红丸,鼎湖载泣,人思判刃,而阁臣保恶容奸,欲辞赵宣子恶名②不可得也。请诛可灼,论政府罪,如律议上。”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士贵恐祸及,遂拂衣去。
③其起应天府丞也,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士贵立义仓,置粥厂,计口授餐,全活甚众。
④家居十年,为善惟恐不足,梁涉槽死,絮冻铺馁,恒致倾囊,乡党颂义焉。敕建专祠,从祀乡贤。
(注)①选侍,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干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 宗死于鸿胪寺丞李可灼红丸案。李选侍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干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 ②恶名,指弑君之名。(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征拜御史 ②狱久未定,下廷臣议
③全活甚众 ④絮冻铺馁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忧服阙补上饶,以治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B.既无垂帘之举,而迹涉疑似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C.论政府罪,如律议上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D.乡党颂义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
①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
②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
(4)第②段钱士贵为什么建议“请诛可灼,论政府罪”?用自己的话概括。
(5)从全文看,朝廷为钱士贵敕建乡祠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_________•春雪咏兰
明朝 陈子龙①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
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明崇祯年间任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5月13日投水殉国。 ②解佩:用刘向《列仙传》典故,指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凌波:用曹植《洛神赋》典故,指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 ③鴂:杜鹃。 ④“九畹”用《离骚》典故:“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⑤“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小题1】填入横线处本词的词牌名是( )。A.念奴娇 | B.临江仙 | C.破阵子 | D.声声慢 |
A.以问句领起,描述了本来春意正盛的时节却遭遇北方飞雪的场景。 |
B.用“楚殿”“湘潭”之兰的凋零殆尽反衬幽谷芝兰的生命力。 |
C.“多情怀袖”“同心千结”隐喻明朝恩典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贞。 |
D.以“再望佳节”结尾,扫尽之前的低冷凄恻,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
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明)李攀龙
风城杨柳又堪攀,谢脁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遣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注)①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1)简析“满”字在领联的表达效果。
(2)本诗体现了谢茂秦的哪些形象特点?
(3)作者对友人谢茂秦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述。
水龙吟·登瓜步江楼
徐之瑞①
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②?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③。江左夷吾④,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
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伤心地、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
[注]①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②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③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④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
试笔说
[明]方孝孺
①吾居乎乡,客遗善笔二。分其一于友人,而用其一。锐而端,圆而劲,以摹画咸与心称,爱之不忍妄用,遇佳纸墨洎①文辞则以书,书毕涤而藏之。恣意率手有所作,则用其次者。是以虽甚久而犹新焉。
②他日,友人至。问其所得,则曰:“敝而弃之矣。”诘其用,则纪钱粟货利卑猥事,不稍惜,视之与里巷所为偏欹软恶者等。不知其为美也。吾闻而叹之。友人曰:“子何叹之细也?以余用斯笔也而违其任,余则有过矣。虽然,世之用人者得无有甚于余之用笔者乎?笔易为也,美者易得也,用久必敝,固其职也。今夫所谓贤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难,生而不夭死、不疾病、获全其美也,尤难。然而用之者不任之以立政教、修纪法、居庙朝、治海内,而卑位冗职是命,一不快于意,不待其敝而弃之,且加不胜之法焉者亦众矣。不彼之叹而于笔焉,惜是尚为知类也哉?”
③吾愧乎其言,谓之曰:“笔吾所任也,故吾知爱而叹之。任人非吾事也,吾其敢僭而叹乎?若姑修其可任者以待人之任己,何暇乎世之叹而吾之疑邪?”
(注)①洎(jì):浸润,这里指润色。
【小题1】第①段“吾”“爱之不忍妄用”的具体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认为不爱惜善笔只是小事。 |
B.友人对“吾”的叹惜不以为然。 |
C.友人发现没把握好用笔的尺度。 |
D.友人承认自己用笔不当的过错。 |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反问直接反驳友人的话,语气强烈。 |
B.照应首段“吾居乎乡”,自谦而留有余地。 |
C.以自己的不敢“僭而叹”衬托出友人的慷慨直言。 |
D.有自嘲、有暗讽,引出下文“人才如何自处”的思考。 |
《梅谱》序
(明)王思任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共华殆尽。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画梅以韵格胜”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而下有必传者也。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鸯湖得梅之苦。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是《梅谱》乃导师也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注】①王元章: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焉 | B.与 | C.也 | D.矣 |
【小题3】对第④段加点短语“歌弈之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 | B.善歌善弈者可解而不可知。 |
C.雪湖以梅知之,以画解之。 | D.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
A.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志趣。 |
B.人们普遍认为刘雪湖获得了画梅乐趣。 |
C.作者认为刘雪湖悟出了梅的孤寒本色。 |
D.作者认为刘雪湖从画梅中体悟到甘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