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钱士贵,字符冲,奉贤高桥人。万历庚戌进士,授进贤知县。丁忧服阙补上饶,治行。征御史,寻谢病归。崇祯改元,以原官起用。遣督蚀,还,掌京畿道。寻迁南大理寺丞,以疾告者。十年,起应天府丞,迁南太常卿,召为刑部右侍郎,未至卒。

②初,以御史征也,时“移宫、红丸、梃击”三大案,久未定,下廷臣议,士贵议曰:“选侍移宫在停封一月后,既无垂帘之举,迹涉疑似,阁臣顾不力争,泄泄以处,何以压服众心。李可灼妄进红丸,鼎湖载泣,人思判刃,而阁臣保恶容奸,欲辞赵宣子恶名不可得也。请诛可灼,论政府罪,律议上。”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士贵恐祸及,遂拂衣去。

③其起应天府丞也,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士贵立义仓,置粥厂,计口授餐,活甚众。

④家居十年,为善惟恐不足,梁涉槽死,冻铺馁,恒致倾囊,乡党颂义。敕建专祠,从祀乡贤。

(注)①选侍,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干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 宗死于鸿胪寺丞李可灼红丸案。李选侍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干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 ②恶名,指弑君之名。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征御史  久未定,下廷臣议  
活甚众  冻铺馁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忧服阙补上饶,治行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既无垂帘之举,迹涉疑似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论政府罪,律议上 坐须臾,沛公起
D.乡党颂义   犹且从师而问
(3)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
②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
(4)第②段钱士贵为什么建议“请诛可灼,论政府罪”?用自己的话概括。
(5)从全文看,朝廷为钱士贵敕建乡祠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2: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陵琐事(节选)

明·周晖

史痴,名忠,字端本,一字廷直,复姓为徐生。十有七岁,方能言。外呆中慧,人皆以痴呼之,又谓之痴仙。性卓荦不羁,好披白布袍,载方斗笠,鬓边插花,坐牛背,鼓掌讴吟。往来市井,旁若无人。 诗写自己胸次,不以煅炼为工。喜画山水、人物、花木、竹石,有云行水涌之趣,不可以笔墨畦径求之。自题其画云“名画法书无识者,良金美玉恍精神。世间纵有空青卖,百斛难医眼内尘。” 才情长于乐府新声。每搦笔乘兴书之,略不构思,或五六十曲,或百曲,方阁笔。同时陈大声、徐子仁,皆以词曲名家,亦服其敏速。

雪江汤宝,邳州卫指挥,雄武有文艺,爱与骚人墨客游。尝以事来金陵,闻痴翁之名,夜造其门。时盛暑,痴翁散发披襟,捉蒲葵扇而出,握手欢甚,不告家人,即登舟游邳去。

痴翁无嗣,一女既笄,婿贫不能娶。与婿约:“元夜,略具只鸡斗酒,我当过饮。”至元夜,诳其妻与女曰:“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曷亦随俗可乎?”携妻与女,送至婿家,取笑而别。后补女妆奁,大半是平生诗画耳。

家世饶于资,不问生产,又复好施,晚年家用困乏。有妻弟寡妇,自徐州携四男二女来依,痴欣然养之。凡书画器用,素所钟情不能舍者,尽鬻之以供朝夕,略不介念。人多义之。

妻朱氏,号乐清道人,颇贤淑。爱姬姓何,号白云,聪敏事,喜画小景,工篆书,知音律。痴翁寻两京绝手琵琶张禄授之,尽得其妙。每制一曲,即命白云被之于弦索。所居在冶城,去卞忠烈庙百余步,有卧痴楼。楼中几案、笔研、图书、彝鼎、香茗、饮食,一一精良雅洁。吴中杨吏部循吉之,作卧痴楼记。

吴小仙画痴翁一小像,沈石田赞之云:

眼角低垂,鼻孔仰露,旁若无人。高歌阔步,玩世滑稽,风颠月痴。洒墨淋漓,水走山飞。狂耶?怪耶?众问翁而不答。但瞪目视于高天也。

相知具酒食邀之作画,痴翁且饮且画。略不经意,顷刻数纸。酒醉,则兴愈豪,画愈纵甚。至发狂大叫以自快。

 

 

 

痴翁买舟特访沈启南于吴中。到门,值启南他往。见堂中登有素绢,濡墨摇笔成山水一幅,不题姓名而去。苍头请留姓名,痴翁笑曰:“汝主人见画,即为神交,何必留姓名乎?”启南归,见其画曰:“吾阅人画多矣。吴中无此人,非金陵史痴不能也。”遣人四觅之,邀回,果是痴翁。相与一笑,留启南话堂中,三月而返。后启南来京,多馆于卧痴楼中。

痴翁年八十余尚康健,饮酒步履如少壮人。预出一生殡,杂于亲友中,送出聚宝门外。又知死期,无疾而终。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以煅炼为工 煅炼:锤炼推敲
B.不问生产     生产:谋生产业
C.聪明事,喜画小景   解:领悟、领会
D.吴中杨吏部循吉之   与:赠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府: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的官府,后也指乐府诗,本文即为此意。
B.既笄:即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也表示到了结婚年龄了。
C.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D.妆奁: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搦笔乘兴书之,略不构思,或五六十曲,或百曲,方阁笔。
(2)凡书画器用,素所钟情不能舍者,尽鬻之以供朝夕,略不介念。人多义之。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史痴之“痴”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石门传
明丘云霄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乡有宋子者,与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岁癸卯,行年五十,疾,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
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
(选自《止山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其不羁以俯仰于时    负:辜负
B.行年五十,疾  革:危急
C.没之日 垂:接近
D.不所欲 酬:实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能养其真成其名 聊乘化归尽
B.与善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再请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D.再饮卒 怀帝阍不见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B.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C.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D.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嵇康、阮籍这些醉乡之徒,是不得志而借酒浇愁,他们的快乐不是真乐。
B.高石门早年才华卓著,工书善画,不以功名为意,一世孤洁,名扬天下。
C.高石门酒醒之后,虽然“工意为之”,有时仍不能达到酒醉后作品的艺术境界。
D.宋子观画时泠然疏爽,毛发俱竦,疟疾痊愈,这从侧面表现了高石门画艺的神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