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庵府君小传
杨士奇
府君讳卓,字自立,一字子渊,杨氏。父观山先生笃行为西昌硕儒,以《书》《诗》《春秋》教授学者,府君既传其家学,闻永丰刘于先生邃于《春秋》,又从之卒业,遂以《春秋》名家。自少至壮,虽盛寒暑及兵戈寇乱之际,书册未尝去手,夜诵率达旦,博记精思,盖于书无所不通。
府君仪度魁伟,整肃俨然,人望而敬之。家贫,清修苦志,确乎不可拔,而于为政行恕,有岂弟君子之风焉。在广东时,有周参政者,苛刻不可近。兵卒二十人入山伐木,两卒山下邂逅妇人独行,曳入道傍林中,欲乱之。妇人怒骂,不得乱,即共杀之。妇家踪迹得尸,尽疑二十人者所杀,诉诸行省,悉捕至。周亲鞫之,竟夕拷掠,不胜,皆引服。吏抱成案属府君署,府君阅案曰:“杀一妇人,安用二十卒?”往白周。周艴然曰:“员外欲纵杀人贼乎?”悉付府君鞫。府君列之庭下,视其色而听其词,指两卒语曰:“杀人者汝也。”即吐实伏罪,征其所用杀刀斧,验之皆是,十八人皆无罪。周问:“员外何料事之审耶?”府君曰:“二十人其存心宜善恶异也。如皆在,即不能乱,况杀之乎?”余杭民兄弟争田,各有私亲持说主之,累岁,有司不能决。府君至,悉屏其私亲,独召兄弟两人,导之同气友爱之义,晓譬深切,皆感悟。弟曰:“实兄之田,我妄意争之。我不义也,请不敢复争。”兄亦曰:“弟贫窭,我不恤之,致为此。我之不义,请以田与弟。”竟与弟。其明决类此。所历官皆繁剧,躬勤莅之,未尝有滞事。寅出酉归,归辄闭户,秉烛读书,率夜尽二鼓始寐。
罢官家居,号其室曰退庵,杜门却扫,维经籍研覃自娱。严交处,不苟许可,虽儒先生当其意者不数人,独与从兄益民、罗性子理、邓尚崇志契合甚笃,世称杨、罗、邓。初偕罗、邓应进士举,相与约曰:“有如吾徒继今一行,非其所学,将何颜复见哉?”后罗先生为德安府同知,邓先生为四川盐运司经历,冰蘖之操,皆无敢犯者。洪武庚申卒,年四十九。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亲鞫之,竟夕拷掠,不胜,皆引服。
(2)寅出酉归,归辄闭户,秉烛读书,率夜尽二鼓始寐。
塞下曲
(明)苏 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①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释]①觱築(bì 1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典型的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做简要分析。
穿 山①
吴伟业②
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注) ①穿山:诗人故乡江苏太仓海边的一座山,山中有石洞可穿行。②吴伟业:晚明诗人。这首诗写于诗人青年时期。(1)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分析。
(2)赏析尾联中“未肯”一词在诗中的妙处。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①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
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
其二
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
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②纷纷度小桥。
(注)①姚少娥:明代女诗人。②接袖:指携手。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做铺垫。 |
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 |
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 |
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 |
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但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 |
屈原庙
梁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④,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⑤,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①粱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庸臣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②水蘩: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③灵儿: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所描绘的民间传说中山神、仙灵的形象。④峰头梦:指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⑤杜:指杜衡,香草名。
【小题1】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寒云”“秋来”描绘了庙前的凄冷萧条。 |
B.“荐水蘩”的意思是诗人走进庙堂后,给屈原供上了祭品。 |
C.“山鬼”“吹青殿火”及“灵儿”“舞白霓旛”描写了屈原庙的神秘色彩。 |
D.颈联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之死的惋惜,也表达了对荒淫昏庸统治者的愤恨。 |
【小题3】本诗与《离骚》一诗都描写了屈原的形象,各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请简要分析。
昆阳望海①
杨 慎②
昆明波涛南纪③雄,金碧混漾银河通。
平吞万里象马国④,直下千尺蛟龙宫。
天外烟峦分点缀,云中海树入空蒙。
乘槎⑤破浪非吾事,已斩⑥鱼竿狎钓翁。
(注)①海:滇池。②杨慎:号升庵,明正德六年状元。因上书言事被贬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后死于谪所。③南纪:南方。④象马国:指云南,因其多大象与马,故称。⑤槎:木筏。神话有乘槎可达天河之说,此指一展抱负。⑥斩:砍,制作。【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滇池波涛之雄,冠绝南方,且远接银河,足见其阔大。 |
B.颔联用借代修辞手法写滇池的吞吐万里之辽阔与莫可窥测的渊深。 |
C.前三联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滇池雄浑壮阔而又清澈明丽的景象。 |
D.此诗通过写景来抒情,因景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
(1)文段: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题目:圣人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殉其礼。(2)文段: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①独不然。为考功郎②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九出参③闽藩。属有岛寇事④,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泉为儒生师帅。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①子相:宗臣(1525—1560),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②考功郎:吏部官员。③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④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题目: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小题1】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
【小题2】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游龙鸣山记
陶 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戒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快,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白云深处”。于是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姜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知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略,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之后,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方为计,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略有改动)
(简注)①章:通橦(chuáng),大木树。②褰(qi)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阅读指要)
本文写作者与“耆英少俊”同游龙鸣山的情景。作者游览了龙鸣山胜景,又与同游者谈笑赋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浴沂风雩”那样的快乐。文章语言凝练而优美,描绘细腻,读之有身历其境之感。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时春霁既久(______) (2)鼓吹前导(______)
(3)隘不宜田,仅可为路(______) (4)轻岚暖霭,微袭襟帽(______)
(5)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______)(6)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鼓吹前导 | B.绵亘东趋 |
C.夹路北转 | D.其北有“甘露室” |
①春霁既久,负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⑤⑥ |
A.前段中“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等语,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的美景,又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浴沂风雩”那样的快乐。 |
D.龙鸣山地处幽僻,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世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
(1)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春日山居即事(其一)
[明]王廷陈①
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
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
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
鹿门②何必去,此地可躬耕③。
[注]①王廷陈,明代诗人。字稚钦,号梦泽。黄冈(今属湖北)人。生于弘治六年(1493),卒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曾科举入仕,后因失职削籍归。隐退二十余年,嗜酒自放,常着红紫色窄袖衫,骑牛跨马,在田野间大声歌唱。②鹿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位于湖北襄阳。③躬耕:诸葛亮隐居时躬耕陇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浓墨重彩地为读者展示了春日山间的景色,“三江色”“万壑晴”简明清丽,“春水”“暖云”则显诗人乡居生活的舒适与惬意。 |
B.“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两句化用陶渊明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之声可见其质朴中有深味,散缓中有精巧。 |
C.在诗人笔下,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毫无矫揉造作的自然之美而呈现,宛然世外桃源的光景,令人心生向往。 |
D.本诗颇有前人山水田园诗的风范,看似自然平淡,实则构思精妙,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画面平和协调,没有丝毫喧嚣和烦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