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明)苏 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①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释]①觱築(bì  1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典型的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做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09:44: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道人传
明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 ①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弟少年无不道人意者   当:适合
B.道人微笑然之    颔:点头
C.诸弟子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D.急人所难,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 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 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 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做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1)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2)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3)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4)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5)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段中懋修“忽染一种狂气”,这“狂气”具体含义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B.乃不俯寻吾所得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
C.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D.所谓之楚北行    蹈吾之所失
【小题3】归纳第三段段段意。
【小题4】作者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是:
【小题5】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儿子的家书,在信中张居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结合文章从“情”与“理”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槠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仁宗在东宫,召为司经,未至,改文学,拜监察御史。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臣抑而不闻,乃扬言曰:“昔桑哥用事,台臣不言,后几不免。今御史既言,又不以,台将安用!”延祐初,设进士科,遂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进士诣谒,皆不纳,但使人戒之曰:“诸君子但思报效,奚劳谢为!”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改右司郎中,拜礼部尚书。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乃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黑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數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瘺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A.尽诸法 置:处置
B.又不以 闻:知道
C.以其直 旌:表彰
D.为之大 恸:大哭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追还之/夜缒而
B.犹盗目之/犹不能不之兴怀
C.帝欲内庭张灯为鳌山/人为可讥
D.臣以为玩者小/若属皆且为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B.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相关的说法还有“晦”,指农历的每月末一天。
C.进士科,是隋唐科举取士制度的考试科目之一,与“明经科”相比较,难度要大。
D.英宗,庙号。庙号指皇帝死后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例如唐太宗、隋炀帝。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养浩拾金不昧,勤奋刻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了张养浩的事迹,对他的做法感到非常的惊喜,就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并举荐给不忽木。
B.张养浩勤勉政事,不畏强暴。他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对原先官员不敢追查的为害百姓的凶残之徒依法处治,百姓非常高兴。
C.张养浩性情刚直,敢于谏言。皇帝打算在宫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进言反对。皇帝虽然起初生气,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张养浩的进言。
D.张养浩心怀怜悯,体恤百姓。在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穷人后,张养浩赴任大早之地,他想方设法救济饥饿的人,找到了对付狡猾官吏的办法。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2)诸君子但思报效,奚劳谢为!
(3)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