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盐城观海
明 高榖
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
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鳌擎日上云端。
涛声吹雨沧溟湿,雾气横空白昼寒。
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变更几回看?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唐诗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谁?比较该诗句与《盐城观海》尾联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
盐城观海
明 高榖
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
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鳌擎日上云端。
涛声吹雨沧溟湿,雾气横空白昼寒。
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变更几回看?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唐诗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作者是谁?比较该诗句与《盐城观海》尾联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耶,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被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②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③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④。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大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②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③勘合:验对符合的文书凭证。④彝典:常典、旧典、旧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刘春,字仁仲,巴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屡迁翰林学士。正德六年擢吏部右侍耶,进左。八年代傅珪为礼部尚书。淮王祐棨、郑王祐檡皆由旁支袭封,而祐棨称其本生为考,祐檡并被追封入庙。交城王秉杋由镇国将军嗣爵,而进其妹为县主。春皆据礼驳之,遂著为例。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遣其徒二人还乌思藏①,请给国师诰命②如大乘法王例,岁时入贡,且得赍茶以行。春持不可。帝命再议,春执奏曰:“乌思藏远在西方,性极顽犷。虽设四王抚化,其来贡必有节制,使不为边患。若许其赍茶,给之诰敕,万一假上旨以诱羌人,妄有请乞,不从失异俗心,从之则滋害。”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春又奏:“西番俗信佛教,故祖宗承前代旧,设立乌思藏诸司,及陕西洮、岷,四川松潘诸寺,令化导番人,许之朝贡。贡期、人数皆有定制。比缘诸番僻远,莫辨真伪。中国逃亡罪人,习其语言,窜身在内,又多创寺请额。番贡日增,宴赏繁费,乞严其期限,酌定人数,每寺给勘合③十道,缘边兵备存勘合底簿,比对相同,方许起送。并禁自后不得滥营寺宇。”报可。春掌礼三年,慎守彝典④。宗藩请封、请婚及文武大臣祭葬、赠谥,多所裁正。遭忧,服阕起南京吏部尚书。寻以礼部尚书专典诰敕,掌詹事府事。十六年卒。赠太子大保,谥文简。刘氏世以科第显。春父规,御史。弟台,云南参政。子彭年,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彭年子起宗,辽东苑马寺卿。起宗子世赏,广东左布政使。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鹤年孙世曾,巡抚云南右副都御史,有征缅功。皆由进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乌思藏:元代设在今西藏地区的政区。②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③勘合:验对符合的文书凭证。④彝典:常典、旧典、旧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祟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
B.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
C.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
D.帝崇信西僧/常袭其衣服/演法内厂,有绰吉/我些儿者出入豹房/封大德法王/ |
A.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我国古代多以年号纪年,此法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
B.吏部为我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作吏部尚书。 |
C.服阕的意思是服装缺乏,“阕”通“缺”,文中之意为刘春赴任南京吏部尚书,却无一套好衣服,所以内心忧虑。 |
D.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叫谥号。 |
A.刘春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淮王、郑王、交城王欲僭越礼制获取封号,均被刘春依据礼法予以驳斥,并被朝廷记录下来作为定例。 |
B.刘春忠君爱国,大胆进谏。面对西僧的不正当要求,刘春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极力反对,陈述利弊,忠心可见。 |
C.刘春行事谨慎,恪守旧典。刘春掌管礼部,对于受封的皇族要求赏赐,请求赐婚,以及文武大臣的祭葬、赠谥,他都按礼制裁决。 |
D.刘春家族子弟读书勤奋,世代以科举扬名。刘规、刘春、刘彭年等皆为进士,均身居高位,战功卓著。 |
(1)奏上,罢赍茶,卒与诰命。
(2)台子鹤年,云南布政使,以清誉闻。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
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①,衒芳②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注】①骄蹇:蹇,傲慢。②衒芳:衒(xuàn),炫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以下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
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①,衒芳②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注】①骄蹇:蹇,傲慢。②衒芳:衒(xuàn),炫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溉之如法 依据 | B.予既归,不怿 高兴 |
C.而不虞其易变也 意料 | D.色日萃 青翠 |
A.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 | B.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 |
C.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 | D.而不虞其易变也 |
A.作者认为兰花甚为娇贵,其生长条件很苛严,“多态难奉”,所以在栽培时一定要顺其物性。 |
B.作者在种养兰花时,选择“茗汁”作为肥料来浇灌。他认为“茗气”配“兰香”可谓“以类聚物”。 |
C.朋友谈话中提到昔人养龟之事,意在说明万物均应细心呵护,不可听其自然,弃之不理。 |
D.作者在反思养兰失败的经历时发现自己原来对兰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于是改变了浇灌方法,获得了成功。 |
①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四、古代诗歌阅读
玉蝴蝶•闲居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小题1】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小题2】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
玉蝴蝶•闲居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小题1】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4】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
游千山记 程启充①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
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
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
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
【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晨,寺僧设斋,乃行 明晨:第二天早晨 |
B.东峰危险 危险:高耸险峻 |
C.抚孤山,瞰深壑 瞰:远眺 |
D.当与五岳等 等:齐名 |
A.乃登万佛阁 乃不知有汉 |
B.健者匍匐而上 则施施而行 |
C.因宿于寺 因坐法华西亭 |
D.北隅以木梯登望之 作《师说》以贻之 |
(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4】文中的“千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叹,两者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两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卜天璋传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宪宗南征,率众款附,授镇抚,统民兵二千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
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辟为宪史,声闻益著。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①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是时,谷价翔踊,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②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因自引去。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③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正献”。
(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释】①磔(zhé):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也称“车裂”。②缗(mín):穿钱用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③甔(dān):口小腹大的瓦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⑵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4】卜天璋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卜天璋传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父世昌。宪宗南征,率众款附,授镇抚,统民兵二千户,升真定路管民万户。宪宗六年,籍河北民徙河南者三千余人,俾专领之,遂家汴。
天璋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河南按察副使程思廉,察其贤,辟为宪史,声闻益著。
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①以徇,盗为止息。升浙西道廉访副使,到任阅月,以更田制,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时省臣董田事,妄作威福,郡县争赂之,觊免谴,饶独无有。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求其罪无所得。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其临事无所顾虑若此。
天历二年,蜀兵起,荆楚大震,复拜山南廉访使。人谓公老,必不行矣。天璋曰:“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遂行。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是时,谷价翔踊,乃下令勿损谷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②钱不输于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会诏三品官言时政得失,因列上二十事,凡万余言,皆中时病。因自引去。既归汴,以余禄施其族党,家无甔③储,天璋处之,晏如也。至顺二年卒。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河南郡侯,谥“正献”。
(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释】①磔(zhé):古代分裂肢体的酷刑,也称“车裂”。②缗(mín):穿钱用的绳子,引申为成串的铜钱。③甔(dān):口小腹大的瓦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悉磔以徇 徇:示众 | B.省臣衔之,将中以危法 中:中伤 |
C.天璋即发廪赈之 发:发放 | D.人谓公老,必不行矣 不行 :不出行 |
A.卜天璋,研读书史,懂得成败大体。至元年间,黄河以北有饥民数万人,聚集在黄河上准备向南迁徒,皇帝下诏不得南渡,卜天璋向张国宝建议听凭这些人渡河,最后才没有生出事端。 |
B.卜天璋任归德府知府时盗贼聚集,占据交通要道,商旅不通,卜天璋捉住盗贼数百人,全部处以极刑,盗贼被平息,他因此升任浙西道廉访副使。 |
C.卜天璋于八十岁之际上任山南廉访使,整饬风化,严肃吏治,州郡之中肃然安定。御史到达后,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称赞颂扬他。 |
D.卜天璋辞官归家后,将自家多余的的财物都施予族人,卜天璋却处之安然自得。 |
⑴国步方艰,吾年八十,恒惧弗获死所耳,敢避难乎!
⑵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4】卜天璋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原三先生传
(明)傅山
太原缙绅先生,如山所亲见,则献明王先生嘉言,虚舟钱先生文蔚,皆非近代所易有。王先生昆仲八人,先生长,诸弟称之为老大。真朴懒简,好道,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游宦二十余年,贫不任办美衣精食,然亦性不屑为此。时有宦途人所馈书仪者,诸弟遇之辄拿去,不令至老大手,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老大笑而.颔之曰:“荷去,荷去!”如此其常。
山生平不登宦人之堂,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先生所居大房在桥头,庭堂窗户不能得纸,风呜呜然。陈生谧言曰: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食时,中出小米饭二碗。黄咸菜二碟。对谧云:“客待食则食些。我盖不敢让。”谧亦颇怪.之,何遽尔尔。及看先生食甚香美不介意,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尝守西安,嫌郡之烦剧。苦求调,简得宝庆。喜曰:“是中出丹砂。”未任,察罢。
傅山曰:王先生晋人也。今之人何足以知之。貌朴厚而高眉秀目,须冉冉,得风如古道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同举于乡,以广文复令百泉,二年余归。归之日,即焚冠带,制棺木,敛衣备而藏之,曰:“吾事了矣。从今以去,无一事可萦吾怀。”围棋茶酒,吟风弄月,寻花访竹。入夏,则.三月不见客。读书抄书,时时有诗。所得佳句,率粗健淡,极似老杜口占诸奇句。七十以后,益老益健,益率益淡。
傅山曰:先生癖洁,以县令居家,而见任诸地方有司,乃.不知有先生,奇哉!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先生语声极高,竟日夜不渐低,不能饮而饮兴豪。噭笑胜后生。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邀山辈集崇善寺,坐过半夜矣,先生神益旺,次日有诗示.山辈曰:“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晚年自号虚舟老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过 先 生 棋 索 卓 子 卓 子 残 毁 不 稳 唤 小 厮 不 来 自 起 绕 地 寻 支 高 木 瓦 支 之 定 对 弈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
(2)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
太原三先生传
(明)傅山
太原缙绅先生,如山所亲见,则献明王先生嘉言,虚舟钱先生文蔚,皆非近代所易有。王先生昆仲八人,先生长,诸弟称之为老大。真朴懒简,好道,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游宦二十余年,贫不任办美衣精食,然亦性不屑为此。时有宦途人所馈书仪者,诸弟遇之辄拿去,不令至老大手,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老大笑而.颔之曰:“荷去,荷去!”如此其常。
山生平不登宦人之堂,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先生所居大房在桥头,庭堂窗户不能得纸,风呜呜然。陈生谧言曰:过先生棋索卓子卓子残毁不稳唤小厮不来自起绕地寻支高木瓦支之定对弈。食时,中出小米饭二碗。黄咸菜二碟。对谧云:“客待食则食些。我盖不敢让。”谧亦颇怪.之,何遽尔尔。及看先生食甚香美不介意,以是信先生之贫之真。尝守西安,嫌郡之烦剧。苦求调,简得宝庆。喜曰:“是中出丹砂。”未任,察罢。
傅山曰:王先生晋人也。今之人何足以知之。貌朴厚而高眉秀目,须冉冉,得风如古道士。
钱先生与王先生丁酉同举于乡,以广文复令百泉,二年余归。归之日,即焚冠带,制棺木,敛衣备而藏之,曰:“吾事了矣。从今以去,无一事可萦吾怀。”围棋茶酒,吟风弄月,寻花访竹。入夏,则.三月不见客。读书抄书,时时有诗。所得佳句,率粗健淡,极似老杜口占诸奇句。七十以后,益老益健,益率益淡。
傅山曰:先生癖洁,以县令居家,而见任诸地方有司,乃.不知有先生,奇哉!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先生语声极高,竟日夜不渐低,不能饮而饮兴豪。噭笑胜后生。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邀山辈集崇善寺,坐过半夜矣,先生神益旺,次日有诗示.山辈曰:“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晚年自号虚舟老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烧炼之法,老而不厌. 厌:满足 |
B.谧亦颇怪之 怪:感到奇怪 |
C.忆戊寅正月,先生治具 治:置办 |
D.次日有诗示山辈曰 示:指示 |
A.老大笑而颔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敬先生风,以事拜先生 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入夏,则三月不见客丁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乃不知有先生,奇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A.王嘉言在外做官二十多年,无积蓄不置办美衣美食,同僚们送来的钱物,别人拿走也丝毫不介意。在西安为官时,厌恶官场的繁重,主动要求去偏远的宝庆。居家时,以棋为乐,吃住简单。 |
B.钱文蔚归隐后常下棋饮酒,观花赏竹,多读书赋诗,能够写出极似杜甫风格的诗作;七十多了身体却很健康,与人集会,坐至半夜不疲倦,他酒量不高但酒兴高,笑声爽朗胜过年轻人。 |
C.本文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清贫与对仕途的淡漠和决绝;而他们所倾心的都是围棋、读书、等。他们都能超脱名缰利锁的羁绊,都是甘于物质贫困而享受精神富足的人。 |
D.本文在傅文中属“史传类”,它在质朴自然、平实深沉的风格中,显示着一种亦庄亦谐、亦雅亦谑的笔调,突现出当时知识分子层的某一情状,并折射出现世的某些势态。 |
过 先 生 棋 索 卓 子 卓 子 残 毁 不 稳 唤 小 厮 不 来 自 起 绕 地 寻 支 高 木 瓦 支 之 定 对 弈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遥语老大是某人馈者,我适急用,老大写报书与之,我荷去了也。
(2)山数数造,先生语山前辈人行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小题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小题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
B.稍削析之而分其势 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 |
C.而王莽卒移汉祚 移风易俗 |
D.非智虑之所能周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
A.封建: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使他们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
B.庶孽:非正妻所生的儿子。庶孽在文中指汉皇的同姓子弟。汉代不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还分封同姓子弟来巩固统治。 |
C.篡弑:篡,封建时代特指臣子夺取君位,篡位, 泛指夺位。 弑 ,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如弑君、弑父。篡弑是儒家所不齿的。 |
D.法术:“法”与“术”的合称。韩非认为商鞅言“法”,申不害言“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张两者兼用。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 |
A.文章的开始先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谈起,并把这种现象和天道挂上了钩,这是作者立论的核心。 |
B.在作为全文重点的第二段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史实,从秦始皇一直谈到了宋太祖,其用意是为了证明“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的正确性。 |
C.文中“天道”即历史规律。作者已经认识到,要想巩固政权,光靠积虑防范和镇压民众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顺应“天心”,即要对人民实行仁义。 |
D.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作者对“天道”的理解还带有一定的宿命论的色彩。“不可以谋天”的提法实际上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消极态度。 |
(1)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2)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青铜祭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
【小题4】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联系全文,加以简述。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青铜祭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到 |
B.有忤己,则面数之 数:责备 |
C.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谢:道谢 |
D.故人皆多生 多:称赞 |
A.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
B.作者表现南宫生的“气节”,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生动、细腻,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C.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隐退,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该批判地对待。 |
D.南宫生壮年时见天下大乱,便发愤图强,想要建功立业,曾北走中原,溯游江浙,同各路豪杰共商救国大业。 |
(1)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
【小题4】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联系全文,加以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