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宫生传
高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资。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两。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蕲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藩府②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③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④历代法书周彝⑤汉砚唐雷氏琴⑥,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⑦,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大官。曾作《握奇经》(讲兵法的书)。②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③楼君卿、原巨先:都是任侠好客的人。④庋:收藏。⑤周彝:周代青铜祭器。⑥雷氏琴:传说唐代雷威用松木制的琴。⑦钟、王:钟繇、王羲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壮,见天下大乱 逮:到
B.有忤己,则面数之 数:责备
C.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谢:道谢
D.故人皆多生 多:称赞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的“任侠”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勇”和“义”,文章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举例说明的。
B.作者表现南宫生的“气节”,引的事例都很突出,叙述、描写生动、细腻,所以能够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C.文章末尾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隐退,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今天该批判地对待。
D.南宫生壮年时见天下大乱,便发愤图强,想要建功立业,曾北走中原,溯游江浙,同各路豪杰共商救国大业。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2)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
【小题4】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联系全文,加以简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1 12: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虚白上人序

高启

①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②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③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④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⑤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小题1】从标题看,本文的体裁是___ 序。
【小题2】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悲”具体指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是
【小题4】对第④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虚白“闭户寂坐”,对其他事情不闻不何,是为了等候“余”与之同游。
B.本段由叙到议推进文意,层层深入表现了“余”乐与虚白游而不知厌。
C.作者列举“佛者”多种劣行,是为了突出虚白上人有“过其徒”的操守。
D.作者采用对比、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虛白上人之贤。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

①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而锦帆之水,宛然如旧。姑苏吴治,实踞其上,此水抱邑治如环。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逾明年,君以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乃得解政去。

②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乃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其惟文章□?

③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1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 2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3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4乃锦帆独托兹集以传,倘亦吴王有知, 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④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而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注释(1)中部袁君,袁宏道,字中郎夕。(2)昕夕:朝暮。(3)一行作吏:一旦做了官。废阁:废弃物置。(4)摅:抒发。(5)裒次:搜集编排。梓:刊印。(6)两部鞭箠:喻上级部门的责令督促。(7)挟藻:铺张辞藻。
【小题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矣B.乎C.焉D.耳
【小题2】下列对“锦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锦帆历史起笔,寄寓物是人非,引出下文。
B.锦帆是袁君任职之所,袁君因此而充满自豪之情。
C.袁君以锦帆为书名,意在寄托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D.作者祝愿袁君此书与锦帆之水一样能够永久流传。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
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
A.1B.2C.3D.4
【小题4】下列对第④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自嘲自叹表达赞美袁君之情,语调诙谐而又曲折有致。
B.以自己“不能有所题咏撰著”对比袁君“有所题味撰著”。
C.以自己治所不能借文章得以传扬对比锦帆“托兹集以传”。
D.以想象将来西施责问袁君与如今西施为袁君捧砚作对比。
【小题5】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说理的逻辑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古直传
明?李东阳
王古直,名佐,字仁辅,后去车为甫,古直其所自号,以号行世。
少为诗及行草,漫游京师。有乡人坐事者,古直候诸官。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入刑部狱,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李主事廷美异之,检衣帽间得柯学士诸诗,问之曰:“尔能诗耶?”使赋日影诗成,纵之归,长揖而出。狱吏皆大笑,然古直亦自是得名。与今侍郎黄定轩、侍讲谢方石友善。尝主方石,方石以忧去。主林给事克冲,克冲使海国。主王员外存敬,存敬亦出使。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不置釜甑。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上元节京师烧糯汗为瓶,以贮水畜鱼,旁映屏烛,通明可爱,俗呼为炮灯。古直贾置谢馆,日玩弄为儿戏。一日,误触碎,意拂然不乐,曰:“吾平生家计在此,今荡尽矣!”方作草书,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群掾欲殴之,或俾自为计。古直曰:“我固当殴,殴由吾名益彰。”一日遇诸途,竟被殴,独袖手承之以归,亦不以屑意也。或劝使仕,大言曰:“我来为爵禄图耶!”“盍科举乎?”则笑曰:“安得以少年处我。”尝在酒所,叹曰:“此亦功名事业也。”显灵宫道士请主师塾,馆饩甚厚。阅月,忽辞去曰:“安能矻矻操朱墨,坐几案间乎!”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或问之故,曰:“彼不吾强,吾安能为彼行耶!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海岂必渡然后为快也!”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类此。然意度率直,内不为蹊径,遇所会意,欣然忘去,人亦以此乐之。
为说者曰:“方石先生尝云:天地如许大,中间可喜、可叹、可怪、可笑事何所不有?可胜道哉!”沈按察仲律尝值古直,询其邑里名籍不置,古直曰:“公不须问,大抵奇怪人也!”其亦善自道耶!《周官》称四民,班 固表人物列九卿等,魏晋以来中正第九品,予雅知古直,然不能目其为何如人也,作王古直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有乡人坐事者   坐事:因事犯罪
B. 旅食三十年,无僮仆   旅食:寄食
C. 阅月,忽辞去曰   阅月:过了一个月
D. 自古大贤闻人不渡海者何限   闻人:了解人
【小题2】(小题2)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古直“性气屹屹”的一项是 ( )
①独暴立烈日,不与从囚伍 ②日玩弄为儿戏
③值掾吏至,曰:“遽败吾兴。”    ④此亦功名事业也
⑤克冲之使,欲与俱,不果 ⑥安能矻矻操朱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古直这一人物形象,在正统派人物的眼中,被认为是一位怪人,他以特有的方式待人处世,也以特有的方式自待。
B. 在作者的笔下,通过王古直自己的言行,我们看到了一位个性倔强、蔑视官势,有时又直率得像个孩子的人物形象。
C. 王古直视仕途爵禄如草芥,视优厚的俸禄如枷锁,“其性气屹屹不肯为人屈”,是一个与当时封建潮流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
D. 从王古直身上,透露出追求独立自主人格的时代要求,虽然这一追求还是很朦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在所传的人物身上所寄托的这种理想。
【小题4】(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官并捕候者,询其孥甚急。古直甘侵辱,竟不言所在。
译文:
(2)有大笼五六,惟诗画数百幅,中贮壶酒,晨出饮一再勺,已复鐍之以去。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容县学重修记

李东阳

岳州华容县学,在县治南,旧地苦水。国朝洪武初,始迁于北一里许,久乃浸圮。天顺间,知县许杰尝修庙庭,备祭器,有意于学,未逮也。

成化己亥,湖广按察佥事李公文中,行部至县,知学久不治。慨然曰:“吾事也,吾不以烦民。”乃取赢于官,得白金数百两,命府知事吴正董其役,剔朽除秽,易为坚完,焕然大新。于是县官、师儒合而言曰:“李公之功,吾徒曷敢忘。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兵部郎中刘君时雍上京师,则以诸君意属予,请为记。

予惟士之学,将以为世用也,然必养而后成。故其平居,穷理明义,使中有定见,而力足以守之。于是出而应世酬物,庶几不失其正。盖必断于取舍得失之际,然后不为利害生死所移易。自易及难,由恒达变,涵养成就,岂一朝一夕之故哉!国家之养士,知其不可易而成也,故学校以居之,师傅以教之,堂庑斋室之居,廪给馔食之制,课之以书史文艺之业,肄之以祭祀饮射之礼,申之以孝悌忠直廉耻之义。日涵月泳,使学成而德立,然后禄而官之。其勤且厚,固如此。

士之庐居而馔食者,念夫养我者之厚,必畜德积学以称为士,曰:“其无负兹馔与兹舍也。”于是出而有守与责,则念夫爵我禄我者之重,必致志竭力建功业以称为臣,曰:“其无负此爵与此禄也。”然则士之养于国者,恶可不思所以自养哉!

华容文献地,多奇才伟器,登巍科,名列卿者踵相属。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他日有以名行功业,不为物夺,卓然在天下,使而乡之士不为虚名,今日之举不为美观,而吾之文不为虚言者,非国家建学养士之意哉,亦非吾李公及予之心哉!

公暨予同举进士,以刑部员外郎出佐湖臬。尝预立边功,救荒除盗,锄强暴,植柔懦,有功吾民,盖不独于学政为然。故并书之。

(选自《李东阳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府知事吴正其役   董:督察
B.之以祭祀饮射之礼   肄:学习
C.名列卿者踵相 属:嘱咐
D.不为物 夺:改变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华容县南地势低洼,县学长期遭受雨水浸泡倒塌,天顺年间知县许杰将县学迁到县北。
B.李文中到华容县巡视,了解到县学长久没有修建,就把修建县学当作自己的职责来完成。
C.当时学子学习内容比较广泛,既有书史文艺,也有祭祀饮射之礼,还有孝悌忠直廉耻之义。
D.作者希望华容学子加强自我修养,不要辜负国家建学养士的期望以及李公和自己的希望。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刻石纪事,昭于后世,俾引而无穷者,吾徒事也。
(2)方圣天子谒贤图治,贤有司又振而承之,兴学明教,亦进德修业之基也。
【小题4】从文中第四段看,“自养”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谒文山祠(1)

明边贡(2)

丞相英灵魂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3),不遣南枝向北朝。

(1)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2)边贡:字廷实,明代诗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遵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原则。(3)西湖树:杭州西湖岳飞墓边的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绛帷”句:丞相祠内帷幔被寒风刮起,灯火飘摇,景中含情。
B.“乾坤”句: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作者深感自己全无容身之所。
C.“精卫”句:含蓄写出了文天祥虽抗元失败却矢志不渝的品格。
D.全诗情感深挚,悲慨苍凉之中不失开阔与雄浑,颇具唐诗气象
【小题2】“子规”也即“杜鹃”,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所营造的氛围也各不相同。下列诗词中与本诗中的“子规”所营造的氛围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B.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春晚》)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小题3】本诗尾联云:“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文天祥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你认为两者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